科普基地
字数:1089
2024-02-21
版名:新闻
背景: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等领域机构兴办,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展,根据《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中国科协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2022年2月,中国科协办公厅公示了“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经过基地申报、权威机构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800家单位拟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月,中国科协认定了这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1月,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474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12月,中国科协印发通知,命名474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各省市也相继评选出一批省市级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将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加强与学校合作,全面服务教育“双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础支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上海科技馆:以场馆为纽带打造科学教育繁荣生态
上海科技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由科技馆、自博馆、天文馆组成的科学博物馆集群。作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科普巨舰,科技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科教创新实践。
一是加快创新理念牵引,让科普资源“铺”开来。场馆具有丰富独特的学习资源,但实体空间有限,难以覆盖上海220万名中小幼学生。为此,科技馆推出了“一平米博物馆”品牌,重新活化三十余万件库房藏品,基于“一平米”微型空间,开发了一系列有趣味、可移动、可探究的“一平米博物馆”和配套活动进校园,支持更多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科创学习。
二是加快优质资源整合,让科普格局“联”起来。依靠上海市教委的力量,上海科技馆已与全市300多所中小学共建合作,惠及10万余名师生。在此基础上,将馆校合作升级为馆区合作,推出“科普进五个新城”,整合全市资源并精准输送到各个区的学校、社区中,更加全面地支持“双减”落地。科技馆还和故宫、敦煌研究院等头部场馆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系列课程,聚合全国资源以创造更多样的教育体验。
三是加快合作机制探索,让科普生态“活”起来。2023年,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馆推出全新项目“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以场馆为枢纽,通过成立“科创教育联盟校”“首席科技官”“科创教育推广官”等,探索更加常态化的社会合作机制,目前已促成近百家馆、校、企“牵手”,共同孵化科创教育的“上海方案”,深入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