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

字数:1506 2024-02-21 版名:新闻


 多主体参与,拓展校外科学教育渠道


  背景:在我国,院士专家参与科学普及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推动全社会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指出“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专家带头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随后,各省市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院士专家做科普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院士专家做科普带动了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做出新贡献。
  院士专家做科普形式多样
  进入新时代,科普的“内涵、理念、手段、方式、机制方面发生了新变化”,科普工作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实现科普理念、科普机制和科普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升”。除了传统的科普讲座、沙龙、展览、图书、文章等形式外,科普短视频异军突起,成为近年来最为活跃、最吸引受众的科普创作方式之一。
  近年来,已有近400位认证教授入驻抖音,45位院士、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授知识,吸引数千万人次观看,极大地鼓舞了教育者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热情与信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分别作为UP主在B站平台推出系列短视频,如《火星为什么有四季?火星养子又是怎么回事?(欧阳自远院士)》《看看这些火星照片有多假?(欧阳自远院士)》《火山可以“降血压”吗?(刘嘉麒院士)》。人大附中物理老师、知名科普视频创作达人李永乐,通过短视频平台长期分享物理、数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迅速在网络走红。
  我国科普图书出版事业历经曲折道路,不断进步,实现稳步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参与创作科普图书,部分作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奖项。
  院士专家正活跃在科普图书创作的第一线,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公布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名单,《医学的温度》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作者臧穆是国际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深海浅说》作者是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月球车与火星车》作者贾阳是嫦娥三号探测器及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直播的普及,科普讲座通常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和单纯线下讲座相比,线上直播具有影响面广、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积极开展面向普通公众的线上科普讲座,能够较好地平衡区域科教资源差异。
  2023年9月2日,“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宣读了《“千名院士·千场科普”倡议书》,号召两院院士进一步发挥“四个表率”作用,以每年千名以上两院院士参与千场以上科普活动为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做出新贡献。
  会后,“千名院士·千场科普”首场报告会同步在线直播。中国科学院武向平、丁奎岭、邵峰、姚檀栋、梅宏、高德利,中国工程院金涌、孙凝晖等8位院士带来了天文、地理、生命、资源环境、数字与计算等领域的精彩科普报告,与社会公众共襄科普盛会。
  科学普及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科学普及也是院士专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多措并举为院士专家参与科普创造条件,鼓励院士专家勇担新时代使命、树立大科普理念、坚持人民需求导向、讲好中国创新故事,做国家科普事业的引领者、社会精神文明的创建者、高质量科普的示范者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带动者,将科学的种子撒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