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走向

□李盈利

字数:1080 2024-02-18 版名:知行
  “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了教学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即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评价体系相匹配。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课程实践亟须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能够提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模型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基于学情剖析课程标准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计评价任务,促使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形成有机整体,充分凸显出三者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更为明确,不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递,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多变。同时,评价目标的设定应当贴近教学目标,保障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不同层面的发展。评价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考核,还要凸显学生在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测试、项目评估、实际应用等,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层面,还涵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的引导。通过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紧密衔接,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应当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便于全面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教育者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其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在评价量表的设计中,需要注重科学性。评价体系应当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确保评价内容既贴合学科知识要求,又能全面覆盖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教学评价具有客观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
  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迁移运用
  迁移应用设计中,教育者创设的真实情境需要触及学生心灵,并且根据情境设计具有一定复杂度和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评价体系在真实问题解决方面应具备相应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评价指标应当涵盖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知识应用、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这种全面的评价体系,客观地反映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并且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学校课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学实践模型、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教学评价量表以及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迁移运用的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念,将教学评三者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学习体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