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提升学生品质
□马敏丽
字数:1322
2024-02-18
版名:知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那么,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呢?
以趣促学,激发写字兴趣
结合汉字的美学原则,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汉字“从”字是由两个“人”字组合而成,如果不注意第二笔笔画、宽度的变化,平均占格就会使这个字写得比较松散。此时,启发学生:“站队时,如果每个小朋友把身子向左稍微侧一下,你的左肩膀靠在左边小朋友右肩膀内侧,整个队伍就显得比较紧凑。又好比坐凳子,如果每个同学都把脚和手收一收,坐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我们班学生有礼貌,懂得相互谦让,班级肯定很团结、很和谐。”经过观察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通常要写得左窄右宽,总结出写字之前要观察、分析字形,写工整、美观;写字如同做人,让学生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热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明白做人的道理。
把握课标,活化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挖掘文本中思政教育的训练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抓住关键词语,切实可行地实施思政教育。如统编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围绕“毁灭”提问:“它为什么会毁灭?是怎样毁灭的?谁毁灭的?”顺势引导:“作者是怎样评价其毁灭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一词接着说:“有怎样的损失就曾有怎样的辉煌。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它曾经的辉煌?”这样很容易将两部分内容划分清楚,再探究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辉煌,让学生了解历史,深切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用吟诗、朗诵、写座右铭等不同方式表达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志向。
潜心品析语句,恰如其分地落实思政教育。如统编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从“殿堂”与“亭台楼阁”;“买卖街”与“山乡村野”体会作者运用对比体现景致的不同,朗读时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凸显其美。再比较“有……也有……有……也有……”和“有……有……有……有……”两种句式,后者就显得平淡无奇。通过品读词句、比较想象,真正领略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联系实际,实现文道合一
如统编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孩子得救后,水手对孩子以及孩子自己会说些什么?进而使学生明白,开玩笑要有分寸、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学习船长的应变能力以及他临危不乱,机智果断的品质。从做事到做人,将思政教育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当然,有些课文本身就饱含红色文化,如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既展现了主席作为伟人的宽阔胸怀和普通父亲的慈爱,又表现了革命者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有些还可以让学生创编课本剧,如五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杨氏之子》等,感受主人公惩恶扬善、巧妙应答的背后是他们才思敏捷、智慧过人。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趣促学,激发写字兴趣
结合汉字的美学原则,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汉字“从”字是由两个“人”字组合而成,如果不注意第二笔笔画、宽度的变化,平均占格就会使这个字写得比较松散。此时,启发学生:“站队时,如果每个小朋友把身子向左稍微侧一下,你的左肩膀靠在左边小朋友右肩膀内侧,整个队伍就显得比较紧凑。又好比坐凳子,如果每个同学都把脚和手收一收,坐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我们班学生有礼貌,懂得相互谦让,班级肯定很团结、很和谐。”经过观察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通常要写得左窄右宽,总结出写字之前要观察、分析字形,写工整、美观;写字如同做人,让学生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热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明白做人的道理。
把握课标,活化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挖掘文本中思政教育的训练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抓住关键词语,切实可行地实施思政教育。如统编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围绕“毁灭”提问:“它为什么会毁灭?是怎样毁灭的?谁毁灭的?”顺势引导:“作者是怎样评价其毁灭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一词接着说:“有怎样的损失就曾有怎样的辉煌。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它曾经的辉煌?”这样很容易将两部分内容划分清楚,再探究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辉煌,让学生了解历史,深切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用吟诗、朗诵、写座右铭等不同方式表达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志向。
潜心品析语句,恰如其分地落实思政教育。如统编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从“殿堂”与“亭台楼阁”;“买卖街”与“山乡村野”体会作者运用对比体现景致的不同,朗读时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凸显其美。再比较“有……也有……有……也有……”和“有……有……有……有……”两种句式,后者就显得平淡无奇。通过品读词句、比较想象,真正领略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联系实际,实现文道合一
如统编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孩子得救后,水手对孩子以及孩子自己会说些什么?进而使学生明白,开玩笑要有分寸、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学习船长的应变能力以及他临危不乱,机智果断的品质。从做事到做人,将思政教育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当然,有些课文本身就饱含红色文化,如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既展现了主席作为伟人的宽阔胸怀和普通父亲的慈爱,又表现了革命者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有些还可以让学生创编课本剧,如五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杨氏之子》等,感受主人公惩恶扬善、巧妙应答的背后是他们才思敏捷、智慧过人。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