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让青少年远离抑郁

□卢立强

字数:1837 2024-02-18 版名:知行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抑郁的存在不仅对个体当下心理状态具有严重的破坏性,这一危害还可能扩展到整个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期。根据最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另据调查,我国初中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5%左右。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更是一种痛心疾首的现实。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远离抑郁症的困扰和伤害,已经刻不容缓。
  发现青少年抑郁该怎么办
  亲子关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很多家长一开始不太愿意承认孩子生病了,直到孩子以自杀自残、坚决不上学等方式来抗争,家长只能非常痛苦地承认孩子病了。但这个时候,家长往往又急于求成,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让孩子迅速恢复正常、回归学校,这些都给孩子的康复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首先,做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抑郁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事情,而是一系列问题堆积的结果。一旦孩子病了(抑郁)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孩子留出充分的康复时间和空间,家长要调整自己的焦虑,因为这种焦虑会在家庭内部互相传递,会让孩子的情况更加严重。
  其次,做孩子的工作。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患病后一开始都是拒绝治疗的,他们不愿意听家长的话,不愿意去医院,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个好的办法,不是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宣讲和教育,而是在做父母工作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是能够理解、尊重他们,而且还有能力和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给他们后盾和支撑,从而初步信任家长,建立起面对和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愿意接受咨询。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孩子有勇气接受帮助,有信心走出家门,重新融入社会。
  如何早期发现青少年抑郁症
  我们大众理解的抑郁症就是情绪低落、心情不好,但其实青少年的抑郁症不一定是心情不好,可能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发脾气,总跟家长对着干、厌学等,或者是睡得多,仍觉得很疲劳,这些“不典型”的症状青少年会多一些。再严重就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老师讲课脑子里一片空白,记忆力下降,成绩下降。这些症状在抑郁症早期是比较常见的。
  还有的孩子并不是情绪不好,而是老觉得很疲劳,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好像神经衰弱或得了重感冒一样,这也可能是早期的抑郁症。这个时候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并静下来跟孩子聊天,问问孩子哪里不舒服。也希望家长消除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误解和歧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对此不能歧视,要坦然面对,科学诊治。包括学校的老师,会让家长把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带回家,担心孩子在学校出什么问题,这是不对的。孩子离开学校的时间越长,将来回到学校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我建议尽量让孩子们待在熟悉的环境,有同伴的陪伴,最重要的是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能了解相关知识,并且用科学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很多孩子是可以康复的。
  抑郁症常见的三种治疗方案
  第一种,就是咱们老百姓经常用的,带孩子去医院看心理科医生,通过孩子做自测表和脑电图、脑CT等来诊断,并开药治疗,这样能缓解症状。但抑郁毕竟不是身体器官生病了,单纯的物理治疗,无法解决导致抑郁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种,是线下心理咨询,要么是带孩子到医院心理科做心理咨询,要么带孩子到心理机构做心理咨询,都可以帮助孩子疏导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辅导的当时孩子的情绪是好的,可回到家里,遇到具体问题,我们家长不懂怎么与孩子正确相处;回到学校,孩子遇到具体的学业、社交等问题,仍然没有能力和方法及时去解决和引导,会造成问题和情绪的再次积压,导致孩子的问题无法从根源解决,时间周期会拉得很长。
  第三种,是家庭教育结合心理辅导,一边指导家长,一边疏导孩子。指导家长就是结合家庭的情况,制定一对一的指导方案,匹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每天不限时间、不限次数,指导家长怎么说,怎么做,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就是育儿的底层逻辑。孩子的问题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另一方面就是对接孩子,帮助孩子随时随地调节情绪、疏解压力,避免问题积压,也疗愈过往的创伤;整个系统通过线上微信、语音、电话、视频等方式,便捷、灵活、效率高、保护隐私、及时性高。
  心理的危机,不能只藏在学生的心里。学校要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要让青少年了解更多抑郁症的防治知识,为青少年抑郁症早发现、早治疗提供预警。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能成为“成长盲区”。家校合力为青少年撑起心理健康保护伞,才能护佑祖国的花朵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