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程新标准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蒙西艳

字数:1548 2024-02-18 版名:教育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书品味。”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对语文教师来说,这些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聊”促读,思想碰撞中激发主动意识
  “聊”首先是一种对话,和讲不同。它是在一定场域中进行的轻松闲适的对话,它讲求在快乐对话中传递教育信息,看似随意,实则目的明确。而读是聊的补充和外在表现,以聊促读,以读显现聊的效果,这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呵护儿童的独特阅读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首先语言启发:如果你是小记者,要采访蟋蟀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你觉得应该向他提哪几个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如果你是蟋蟀先生,你觉得自己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自己的住宅呢?这时,孩子们在自由朗读课文后纷纷上台表演。
  等他们表演完了。小智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蟋蟀绝不碰它门前的那丛草?”小欣翻了一下白眼:“那是它的门!吃掉的话,它的出口不就暴露了吗?”
  ……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烈而有趣。老师顺势为孩子们推荐《昆虫记》,鼓励孩子们去阅读,去走进田野,找一找蟋蟀的住宅。
  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是这样在师生的“互聊”中,被引导,被培养的。
  二、以疑促思,合作探究中激发求知欲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把能贯穿整篇文章的问题,与自己备课时精心预设的主要问题相结合,作为主线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自学,圈点批画,体会理解;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对于学生个体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
  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设疑并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了合作探究的方法,才能不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与人友好相处,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以读促悟,拓展阅读中激发进取精神
  在语文学习中,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产生心灵碰撞,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章很有感染力,但内容从时间、空间上讲,离学生实际太远了,这样学生与文本对话之间就会存在一些障碍。因此,要想办法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进而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琥珀》这篇课文,从名字上来说,琥珀并不陌生,电视、画报上经常出现,但学生缺乏对琥珀全面的了解。虽然琥珀形成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孩子们对琥珀的形成是相当感兴趣的,这篇文本的落脚点不是只单单介绍琥珀是什么样的,而应该让孩子们能够增加科普知识,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的精神。
  于是,我改变了讲课文的老套路,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对于自己最感兴趣、最想探究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准备,然后以小科学家汇报的形式,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琥珀知识。通过汇报学生对这篇文本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还填补了很多课文中没有的内容。他们的思维也经历了由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的发展和上升。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很多,我们仍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将课程标准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深挖教材中的知识点,利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语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马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