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初探
——以《帆船运物》为例
字数:1372
2024-02-04
版名:知行
□孙喜仲
自新课标颁布以后,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特别是跨学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何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深度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形成学科育人,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我通过参加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比赛活动,以《帆船运物》为例就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初探。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及大宝船尺寸,增加民族自豪感。(2)拓展数学、科学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目标:(1)认识帆船的结构及航行原理。(2)绘制设计草图,把美术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
第三课时目标:(1)制作帆船过程中,培养学生量感、几何直观素养,锻炼动手实践、有效协作能力。(2)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利用多边形面积、平均数等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课时目标由浅入深。从对帆船的认识到设计构思,从帆船的制作到运用数学知识指导科学实践得出科学结论,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分工协作、交流评价,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量感、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和运用意识等素养,实现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单元(主题)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推进,5个任务分3个课时完成。
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帆船故事,明确“设计并制作一艘能够运输重物的帆船”这一任务。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及大宝船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以不同形式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历史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
任务二:绘制帆船。组织学生先讨论构思,再绘制帆船草图,最后展示完成的设计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帆船的结构、航行原理,指导学生们绘制设计草图,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实现学科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艺术创造能力。】
任务三:制作帆船。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设计图,指导学生分工协作制作帆船。
【设计意图:把科学实践活动融入课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帆船速度与帆面积的关系,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帆的面积。运用数学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形成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的有效融合,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几何直观、创新意识。】
任务四:科学实验,归纳总结。组织学生测量长度不小于15厘米,宽度不小于10厘米的帆船,是否能载10个1元硬币。通过三次测量电风扇一级风力下,2分钟帆船的航行距离。填写表格,发现规律,实践验证规律,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真实情境,选择“路程相同看时间”的方式比较帆船的快慢,通过3次测试求平均值,分析数据,得出“帆的大小决定速度,帆的角度决定方向”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概括能力。】
任务五:渗透学科德育。通过介绍“雪龙2号”破冰船、国产航母、核动力潜艇等我国航海成绩,让学生畅想未来,并提出新任务,设计水陆两栖船模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把数学学科与思政相融合,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帆船运物》采用大单元形式构建,始终围绕“设计并制作一艘能够运输重物的帆船”这一任务,通过搜集信息、设计构思、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科学探索,实践检验等方式,以科学知识、数学知识、工程技术为基础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整体推进单元学习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