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核境探融评”,享受跨学科学习乐趣

□邓艳云

字数:1269 2024-02-04 版名:知行
  新课标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中 有问
  问题是牵引学生探索和认知的媒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设置灵活、趣味、生动的问题,以学生探索学习作为主体,才能充分激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他们开拓创新,长足发展。
   跨中 有核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到方法获取,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从结绳计数说起》一课,以数的发展史为载体,从“对应认识”到“符号表达”,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在“模仿古人计数”“探秘5000年前的计数符号”等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沟通,学会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反思能力等。
   跨中 有境
  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他们从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跨中 有探
  学生是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从结绳计数说起》时,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古人计数”“探秘5000年前的计数符号”“认识算筹、算盘”“自然数的再认识”四个活动,循序渐进,感受计数的过程,体会阿拉伯数字和十进制的优越性。
  跨中 有融
  跨学科主题学习,重在“跨”,关注“融”,不能为了跨学科而追求形式上的融合,要避免牵强附会地简单拼凑。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在《语文和数学》一书中提倡:“文科要通理,理科要通文”,即文理不分家。如《从结绳计数说起》一课,学生收信、读信、回信,了解“运筹学”“十进制计数”的来历,全都与语文学科紧密相连;人类的计数方式从远古时代到五千年前再到现代,包括从古至今的技术工具的演变,成语“运筹帷幄”的来历,将数学与历史有机整合;从“天眼”到“北斗”再到未知的更先进的技术,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学科思政的育人效果此刻也体现出来了。总之,跨学科学习要跨得自然,融得合理,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跨中 有评
  学生评价是落实跨学科学习目标,设计高质量教学活动,促进跨学科教学改进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对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知识的综合和创造性应用加以评价。我们还可以采用更多元适宜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增强“教—学—评”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学习的进阶。
  总之,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我们要真正做到学科融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内在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