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化实践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常态

□孔秋菊

字数:1488 2024-02-04 版名:教育理论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抓住教师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核心和质量提升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老师呢?
  一、转变观念,树立教师培养过程的课程化意识
  众所周知,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对象所处的年龄段和个性特点从幼儿园到大学分设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又分设不同学科,每个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内容,整个教育过程螺旋上升,科学规范。但是对于入职学校后的教师们的培养而言,其培养工作既缺乏科学的规范,又缺乏系统的指导,面对着这份从零开始的工作,并没有快速适应当前岗位的教程。因此,转变观念,紧扣《教师专业标准》将教师的培养过程逐步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并使之逐步课程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趋势和必然。
  二、聚焦实践,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化设计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成长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实践性,教师教学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以系统化的设计和课程化的实践推动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不仅更有操作性,且更具实效。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化实践围绕《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中核心能力项的不同水平和学校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分为包括职前教育和水平一、二、三、四在内的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基于培训目标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根据教师的入职时间、入职背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诊断结果等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分为始业、修业、立业、崇业、弘业五个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规划包括基本功、阅读写作、课例研修、教育科研、师徒带教等五部分内容的“五业”课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拾级而上。
   三、量身定制,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指导
  由于入职时间、个人特点和成长机遇等方面的原因,教师的专业发展参差不齐。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化实践首先要通过诊断量表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全面诊断,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进行数字化分析与测量后确定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专业发展阶段及个人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如,处于始业阶段的教师重在榜样引领,强化其职业认同感。进入修业阶段后,一是要强化基于学科及教学常规需求的常态训练夯实教学基本功;二是要聚焦理论提升以专业阅读与研训为支点为教师补充理论给养;三是要立足课程标准和儿童立场的教学变革组织课例研修精进课堂教学技能。立业阶段的教师则开始强化专业写作,引导理性思考教育生活。同时,响应学校的课堂改革,聚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崇业阶段则侧重于基于教学实践的系列化思考和开展教育科研,以及基于个人立场和学校特色的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处于弘业阶段的教师则在凝练个人教学主张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架构与实践,并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多教师的成长。
  四、多元评价,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
  开发“五业”课程评价手册,在对教师基本功训练、专业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科研、师徒带教等工作进行单项评价,评选年度单项之星的同时,采取合并各项积分的方式进行总体进阶评价,可评选年度成长之星。与此同时,与“三级三类”骨干教师评选活动相结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跨越式进阶。
  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虽然校情、师情、学情不同,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学校的教学实践因地、因时制宜,以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化的思路规划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提高教师培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造专业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有力举措,更是深入推进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