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挖教师”,要适当“扶弱抑强”

□戴圣宜

字数:1149 2024-01-31 版名:声音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消息,针对网民关于“江西教育厅发文禁止跨市教师选调”的咨询,江西省委民声通道工作室1月15日回复称,2023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联合发文,明确严格限制跨设区市选调,各地原则上不得面向全省范围选调中小学教师。严禁通过高薪酬高待遇抢挖人才,特别是从薄弱地区、农村学校抢挖优秀校长和中小学教师。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像中西部、东北与东部地区、城乡之间就存在普遍而巨大的教育鸿沟,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这让农村学生容易输在起跑线上。而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在师资力量、交通、国家财政投入、地利、出题权等方面,都远远强过薄弱地区县的学校,优秀师资力量和生源都涌进了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形成了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让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样的虹吸效应、马太效应是“优胜劣汰”社会法则的结果,这影响了教育公平。“弱肉强食”的结果,会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万千学子成才梦的实现,容易堵塞通过读书实现阶层跃升的渠道,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表面来看,到欠发达地区、县中“挖墙脚”是双方“你情我愿”自由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却会带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果。所以,适当地“扶弱抑强”,就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学校开展公平竞争、良性竞争。
  为此,教育部就曾严令,不许到薄弱地区县中“挖墙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也明确: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东北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不让挖的“墙脚”既有优秀校长和教师,还有优质生源。
  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拥有优质教育资源,能给教师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也就不能怪县域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往发达地区、城区学校走,这是趋利避害的一种理性选择。
  所以,要推进均衡教育,在防范优质生源流失、防范“抢挖教师”方面,不能只有简单地堵,更要能有力地疏。比如要能加大中西部、东北地区及县中教师的补充力度,健全这些地区的教师激励机制,让这些地区的教师有奔头、有前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能积极改善这些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切实解决这些地区存在的办学条件短板,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还要加大对口帮扶力度;从根本上来说,还要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
  要避免优秀教师被“抢挖”,不许到中西部、东北“挖教师”“挖墙脚”没错,却也更需要“固城墙”,需要深挖自己的“护城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振兴中西部、东北地区及县中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教育资源的天平才不会失衡,优质教育资源才能让孩子们“雨露均沾”,才更有利于教育公平,地方发展也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