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卫华:乐当红色文化传播人

□耿文辉 吴学书

字数:1783 2024-01-31 版名:新闻
  拳拳赤子心,殷殷红色情。
  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北部山区的余川镇,有一位人人熟悉的红色文化传播人。他就是今年66岁的余川镇游鸿苑“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彭卫华。
  彭卫华的家乡地处大别山南麓的太平山区,曾是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红色革命文化深厚。
  见到彭卫华时,他正在纪念馆里忙着给观众讲解红色故事。纪念馆有250平方米,摆放着58块展板,展厅内容分十个部分:国共合作、皖南事变、孤悬敌后、中原突围、南征北战、戎马倥偬、鱼水情深、骁勇决胜、铁血丹心、彪炳千秋。站在馆内,扑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历史感,仿佛把人们重新带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一个个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一幅幅震撼心灵的图片、一段段记录英雄烈士事迹的文字史料,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追寻信仰、用生命坚守初心的红色历史。追溯岁月的记忆,重温革命斗争史,令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这个红色纪念馆已成为武穴市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小时候,彭卫华是听着长辈们讲革命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一直对红色文化和这片红色热土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这些烈士事迹通过一定的场景、图片和文字展示出来,于是萌生了创建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的想法。
  2020年彭卫华从教育系统退休回乡,当他提出创建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的想法后,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几年来,他自掏腰包,自带干粮,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调查记录,走访群众。渴了喝一瓶矿泉水,饿了就啃方便面。在崇山峻岭间寻访老兵及老兵后代,走访老干部、老党员,挖掘每一个和太平山区有关的红色故事,不放过任何一个涉及太平红色记忆的线索。有时候,为了找到当事人,他需要多次往返。为了省钱,他经常是步行。就这样,他终于收集到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红色史料。他踏遍了太平山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排除万难去挖掘、寻访、记录、整理这些红色故事,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文化记录人、传播人。他经常说:“如果不及时将红色故事记录整理,太平山区很多革命历史可能就要消失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要把红色展馆办好。”彭卫华从红色故事的聆听者、叙述者,变身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为丰富和传承太平红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彭卫华生活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却把全家人多年的积蓄都用在了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建设上。这些年,他用于收集红色材料和场馆建设的资金已经达76万元,几乎花掉了全家积蓄,但他从未迟疑或后悔过。建设一座供人免费参观的红色文化展馆是彭卫华的夙愿。有人不理解,他坚定地说:“红色展馆是最好的营养剂,是红色历史的生动教材,我要用红色纪念馆教育青少年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子孙后代永不忘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彭卫华来说,办红色纪念馆不仅是要展出红色文化,更是对革命精神的延续与传承。“弘扬革命传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红色展馆建成了,也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
  随着收集的材料越来越多,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传承红色文化,彭卫华步履不停。如今,他又有了新的创意:打造红色元素主题文化园。依着河道、山路、茅草地、树林、古城门、弯曲的陡坡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了一条长2公里的文化园。让中小学生体验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等长征路上的十个重要节点,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军长征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感受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红色之旅,让孩子们踏着革命足迹,倾听红色故事,重走长征路。
  彭卫华说:“虽然辛苦,我觉得值,虽然穷其所有,但是把钱花到了刀刃上。我的心愿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青少年能够通过参观红色展馆,重走长征路,更加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上红色旅游,弘扬革命精神,庚续红色血脉,同时也让太平山秀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红色历史为外界熟知。”
  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的创建,得到了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的高度重视。2023年12月21日上午,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张军、黄冈市红色文化(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楚平等领导出席在武穴市余川镇游鸿苑举行的纪念活动并共同为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揭牌。这给了彭卫华极大的鞭策和鼓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倾心红色,传承永续。彭卫华身上始终蕰藏着无穷的力量,一路奔波,一路向前,一直致力于传播当地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在新征程上,彭卫华将继续坚守对红色文化的爱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