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高 平 马忆蓉

字数:1426 2024-01-28 版名: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今天,我们重提生命教育,更为关注的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未来一代人的生命生活质量。
  近年来,青少年采用过激形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祖父祖母监管,老人们知识有限,加上隔代教育,造成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年升高,因而针对他们开展的生命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育的起点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而生命教育所倡导的“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理念正是当代教育的本真追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践行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回归生命发展的本质,是教育应有之责。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新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与实践生命教育,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与追求。
  近年来,生命教育伴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善待生命,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生命质量,让生命教育更加深入地融合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指引航向、提供动力。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践行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在培养并不断巩固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内在潜能和生命质量。学生能掌握生命教育的内涵,知道生命教育不等同于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把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让教师及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示范作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教师充分研究教材,找出现有教材中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教材内容,然后,积极寻找教材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落脚点,让老师们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形成感性认识,继而寻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通过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的体验中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因此,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这样生命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生命教育不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仅依靠学校其他教育方式,就会显得单调、枯燥、浅薄。我们坚信,生命教育走进学生心灵,他们的情感世界会更加细腻和温柔;他们的思想世界会更加深刻和坚固;他们的价值观念会更加有文化内涵。让学生懂得感恩世界、感恩社会、感恩父母,而感恩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活着!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饶家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