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师生创新共同体,发挥教师在科创育人中的作用

□韩飞

字数:1862 2024-01-28 版名: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明确了三者的关系。高校作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孵化器和训练场,担负着创新拔尖人才培育的重任。通过打造师生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指导老师在科创育人中的作用。
  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引擎器,创新教育是科技人才的孵化器,大学生群体担负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给青年学子搭建创新观点的实践平台和赛场,让他们有机会将创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问题,将论文写在大地,将科研植根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上。因此,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青年学子的学科教学中,将国家政策和民生需求与科技前沿结合起来,是高校应该谋划的事情,做好国家政策的参谋者,社会需求的响应者,科技前沿的引领者。
  ◆立足政策引领,打造创新共同体
  制定政策激励和引领。目前,各高校对主持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老师,给予很多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老师,在学校职称职务评定中,给予专家人才称号的精神鼓励,实行政策倾斜,如破格提升或提拔。青年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路口,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亟须资助和鼓励,因此,对参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参与获得重大科研成果的青年学生应给予政策倾斜和鼓励。根据青年学子参与项目的级别,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奖励,在人才培养上破格选拔,给予科研探索的资金帮扶和精神鼓励。
  ◆立足师资凝聚,打造创新共同体
  重视校内创新教育师资团队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将高校优势学科和优秀交叉人才培养强强联合,集聚全校教师核心力量,形成老中青科技人才梯队,组建创新教育师资团队;团队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抓手,遴选青年学子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培养青年学子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教育实现创新师资和创新后备人才融合培育,合力进行引领性科技攻关,开展国家关切、民生关切的科学研究,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高校力量。重视校外创新教育师资团队组建。积极引进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和市场前沿的企业家,一起参与创新拔尖人才培育选拔,共同编制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培育青年学子。科学家的加入,可以洞悉科技的发展,引领科技前沿;企业家的加入,可以洞悉市场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积极凝聚创新教育师资,聚创新科研之师、实践之师、思维之师,协同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高校可以采取自主招生、二次选拔等途径,遴选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入创新教育师资团队,通过组建的师资团队培育及聚集更多青年创新拔尖人才。
  ◆立足平台搭建,打造创新共同体
  国家每年都会举办“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大型创新创业赛事,通过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助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长与发展,多维度考察大学生对项目的创意过程、专业知识运用情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交叉融合情况。高校通过组织青年学子参加比赛,让他们在比赛项目中了解国情社情,将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比赛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同实战精神,为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实际开展中很多高校疲于应付琳琅满目的比赛,而忽视创新教育平台的搭建。国家号召搭建创新教育平台不仅是为了开展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之间联系,而且是为了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突出育人导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更多创新人才。
  ◆立足氛围营造,打造创新共同体
  给创新拔尖人才留空间,为他们营造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沃土。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创设融合创新社区,将青年学子的生活、学习、科研融入其中,促进其创新拔尖能力养成和人格塑造。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创设的拔尖资源库,让青年学子可以自主选择,真正实现个性化培养。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基金项目,让青年学子在研究中成长,在创新项目中发展。
  高校应成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孕育和增值中心,教师应成为学生创新路上的引路人,为青年学子点亮前行的路;通过创新教育师资聚人,为青年学子提供机会;通过创新教育平台育人,使青年学子有能力成为创新拔尖人才;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助人,使青年学子有更多自由探索创新的空间。切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创新拔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