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

□山 默

字数:2032 2024-01-24 版名:文苑
  这是一个春天周末的早晨,天气晴暖,我房间窗外的银杏树已绽出稠密的嫩绿,玫瑰园的鲜花朵朵盛开。
  我坐在桌前备课,一阵歌声飘来,让我不由住笔:“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没错,是《绒花》,电影《小花》的插曲——那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极为熟知的一首歌。侧耳凝神谛听,是几声童音,有两个地方的发音并不太准,但却让人感受到歌者的投入和动情,我不由得走出房间。
  洁净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歌唱者果然是几名小学生,其中还有一名外国小朋友。我的出现并没有打扰到他们,他们依然动情地唱着,歌声稚嫩、质朴、纯净。在他们饮水的间隙,我了解到,小学部要组织合唱节,班主任选定了这首歌。我问他们,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不仅知道歌曲的本初来源,还原原本本看了电影《小花》。“何翠姑抬着解放军伤员,为了平衡担架,用膝盖跪着攀爬陡峭的山石台阶,一步一片血痕,鲜血染红了山道的石阶,像美丽的绒花。她太坚强了,画面太美了,太感人了,我一直哭着看完这一段。”一个小姑娘向我讲述时依然泪流满面,其他几个同学也是泪花闪闪,旁边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几近哽咽。
  小学生们的歌唱和讲述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学校优良的传统和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着春景也极大地缓释了我新到一地的陌生感和寂寥感。
  在合唱节初二年级专场的开幕式上,我从学校公众号视频上又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全体起立,在节拍有力地指挥下,台上台下老师学生齐声高唱《东方红》,歌声庄严、激越、雄壮,声情并茂,3分49秒,唱出了心声,唱出了深情,唱出了豪迈。
  在深深感动之际,我把视线投向这所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校园。校园的主建筑是徽派风格,灰白相间,处处可见粉壁黛瓦绿窗,一如这里走出的学子,低调、朴素、务实而坚定。其间也点缀着江南小景,雅致、沉稳、宁静;而随处可见的手绘墙体山水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熏染,心灵得以滋润。还有几面色彩斑斓的墙壁,是学生社团活动的展板,展示着学生的风采,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但最醒目的还是大门两侧全校师生耳熟能详、人人皆可背诵的校训“继往开来,开拓无限”和学校精神“思想领先,艰苦奋斗,高度负责,严格要求”。
  校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些活动,有学校统一安排的,也有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老师自行组织的。艺术节、体育节、合唱节、科技节;老区寻根、校歌竞唱、党史竞答;传统的、现代的;人文的、科技的……画晕歌染,文传万古;斗转星移,理耀千秋。这些活动,让校园热气腾腾、生机勃勃。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正是许多学校的常态吗?是的,而正因为是常态,认真去做,投入去做,也就成了最好的样态。
  我也曾担心,这样的活动会否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但一份考试答卷让我释怀了。
  那是一次高三模考,微写作的题目是“推荐一位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洞见’人物”,写推荐词。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获得满分,他推荐的“洞见”人物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
  他这样写道: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伟大的洞见者。于历史,他知晓农民工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针对中国农村人口占比大的情况,创造性地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于国情,抗战初期,他知晓中国的“地大物博”和日本“弹丸小国”的状况,以《论持久战》的观点,纠正了当时的“必亡论”和“速胜论”,成功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告诉人们做好长期斗争准备的同时也鼓舞了人心;于现实,进京“赶考”面对“历史周期律”的拷问,他洞见人民监督政府的力量,充分发扬民主、保障民主,使人民真正成为推动历史的力量;于未来,面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他深刻认识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之重要,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未来发展奠定安稳局面。他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洞见者。
  漂亮!寥寥三百字,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才华横溢。学生的三观、阅读的积淀、组织的逻辑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尽凝其中。看来,我的担心纯属多余了……
  校园的西部有一条银杏大道,每年秋天来临,金黄的落叶铺满大道,绵软的银杏果落满草坪,学生们三三两两到此舞蹈、读书,有的班级在班主任统一组织下合影留念,也有学生独自走在路上,或低头沉思,或举起一片褐色镶边的扇形黄叶,对着蓝天、白云照耀观察着。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踏着落叶走向房间,时不时信手拈起几片落叶和几枚银杏果置于我的书桌案头。此时的我,心情愉悦无比,不仅是刚刚结束的课堂教学让我心花怒放,还因为一年来我也有了自己别样的收获:我已全部背诵了《论语》整本书20篇512章,背诵了《红楼梦》120余首诗词曲赋中的78首,我的“用900节课备好《红楼梦》阅读9节课”的主张也得到了工作室成员的积极响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知道,这满天红霞不仅是奋蹄老牛自我鞭策的写照,更是来自学校红色基因的赓续、民族文化的传承,一如高秋红日硕果金风晕染照拂着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退休后重返岗位的我。
  我的窗外依然弦歌不断,《绒花》是保留曲目。听,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迎彩霞,一路芬芳满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