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书

□鱼亚强

字数:1630 2024-01-24 版名:悦读
  谈到书,我总有许多话要说。
  上小学时,母亲慷慨地给我买了几本关于作文的杂志,书价要一元多钱。我如获至宝,躲在清静处酣畅淋漓地读了一下午。但这种机会不太多,于是那几本薄册子被我常翻常读,有些篇目甚至倒背如流。
  有年暑假,同学把一本《安徒生童话》落在我家,我一股脑钻进书里,从艳阳高照到银汉闪烁,被书中形色各异的人物和光怪陆离的情节勾住了魂。怎奈家教严格,母亲让我次日一早便送回去……童年,我大抵是在比较贫瘠的读书生活中长大的,心里总埋怨书少。
  长大一些,我经常穿梭在县城仅有的几家书店,老板都认得我了,知道我爱书,便从不驱离。故此,我攒的零花钱全都买了关于历史、文学之类的书,对它们颇多爱怜……偶尔,我会叫上大人一起去,大谈特谈某本书的好,转而佯怨起囊中羞涩,大人们多会帮我“消怨解恨”。
  上高中时,我常在一家名为“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地方买书。书友会每半月会寄本小册子,定期举办图书促销活动。为多得几本书,我常把列好的书目细算组合,力求每一分钱都不乱花。汇款之后,我几乎每天甚至一天几趟地跑去邮电局,询问我的包裹是否到了。没到则失魂落魄,到了则心花怒放,总之“为书消得人憔悴”。
  在大学里读书时,我面对图书馆的书山书海,只取一瓢——还以历史、文学阅读为主。室友们约定每月都读一本书,以备“夜谈会”之用。每晚十点熄灯后,一人发起话题,有的长篇大论,有的一语中的,谈到宇宙洪荒,谈到睡梦犹思,谈到天荒地老。第二天,室友们个个晚起,在一室怨声中争抢着解手洗漱,慌乱之间奔往教室。不过,杨宽、王仲荦、陈寅恪、范文澜、翦伯赞、钱穆等历史大家都是那时才熟识而乐道的。
  由于爱书,我养成了每到一个城市一定要逛书店的习惯。记得2010年秋,我前往黑龙江建三江领略北大荒的万顷稻田。午间饭后,我在一书店发现了一柜陈年旧物,直觉告诉我那里定藏着宝贝。果然,我发现这些书多是五六十年代知青们开垦北大荒时读过的书,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上写着:“了解了生活,懂得了人生。张某某一九六八年八月”。恍惚间,我仿佛遇见了那峥嵘岁月里的热血青年,感受着他们的青春与梦想。得知那些书论斤称卖,我当即挑选了二十余本。忙毕,我长舒了一口气,饱吸着淡淡的书香,无限美好。最后,我手提肩负着这些书,扛上火车,踏上归途,带着一路悠长的“怨言”回家去。
  总而言之,因为爱书,我与它便有了许多道不尽的恩怨。我的生活映在书中,书同样熨帖着我的生活。
  时光推移,我家的藏书多了许多,虽然经历各种“洗礼”,数量还是可观。原先集中摆放,一排一排的,很有个小图书馆的模样。后来添丁进口,书挤占了人的地盘,于是我把它们化整为零,分散在各个房间里。正如家人埋怨的:书是人写的,人比书有灵气,人比书更应该得到阳光、空气和推窗得见的好景致。诸如《山海经》《诗经》《论语》《鬼谷子》……它们遥远又飘渺,神秘而无用,被我置之何处,也不得而知了。但是,我一想起它们曾给我快乐,且如今还在我身边,就会心中一暖,继而一笑。
  就这样,书在我家随处可见,客厅茶几下、床头小柜上、阳台边角处都有书,想读书时,随手即来“。闭户遍读家藏书”谓为人生一乐,那我就是“又乐又悲”“。悲”在于偶尔我忽然想读一本书时,却怎么也寻不见。这不免使我怨起来:“这扫人兴味的玩意儿!”最近几年工作日渐繁忙,读书兴味也减,即使看得见的书也无暇去读。虽如此,我却得到了“书呆子”的公认美名,但心里暗自牢骚着“尘世负了爱书人”。
  乙未年,我岳父离世。岳母整理遗物时,赠予了我一套书封破损、书页卷皱的《四世同堂》。她含着泪说:“这本书,你爸生前常读。他知道你爱书,今就给你了。”接过那套书,接过亲人的遗物,我更坚定了多读书的志愿。《四世同堂》——多么通俗美好而意味深长的书名呵!我不禁怨自己、怨书!我俩怎就扯不断理还乱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一生无解。
  有个成语是怨声载道,形容一路怨恨之声不断。回忆我的读书生涯也是“怨声载道”:道藏在书中,为了问道寻道,我一头栽进了书里;一边埋怨它,一边依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