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绵那样吸取阅读精华
——读《海绵阅读法》
字数:1449
2024-01-24
版名:悦读
□周慧虹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桩好事还是读书。与其他文化消费方式相比,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消费,是由内到外提升自我最为有效的捷径。
但读书是有门槛的,这种门槛不仅体现在识字上,还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另外,还体现在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平日里读书不可谓不多,可阅读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不免有人对读书渐渐失去兴趣,甚至自叹不是读书那块料。
为了帮助更多人找准阅读门径,自古以来,种种介绍读书方法的著述数不胜数,这些著述,有的从理论层面讲道理,有的从实操环节谈心得,还有的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一些小众化的技巧,凡此种种,说者头头是道,听者津津有味,及至落实到个人行动上,往往颇感无所适从。一言概之,或可曰“适配性较差”。
最近读到一本《海绵阅读法》,作者是一位职业读书人,她将自己这些年来读书、授课的实践感悟和盘托出,既有方法论的实用性,又有认识论的逻辑性;既有阅读提升的针对性,又有按图索骥的普适性。不得不说,在众多讲解阅读方法的著述中,这本书虽非“大家闺秀”,但它条分缕析、清晰明了,让人一见倾心,难怪出版不久即予加印,一举冲顶相关热销书榜。
有别于其他阅读方法类书籍,《海绵阅读法》直击大多数人的十大阅读痛点:读得慢、忘得快、输出吃力、笔记低效、不会独立思考、读不进去、没有知识体系、无法学以致用、不知道如何变现、难以养成读书习惯。围绕这些痛点,作者探索出“海绵阅读法”,意欲提升读者的七大能力,分别是高效做读书笔记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阅读速度的能力、阅读不同书籍的能力、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让读书有用的能力、长期持续稳定阅读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就像风车的七片扇叶井井有条,把风能转化为动能,它们则把书籍的力量转化为成长的动能,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吸收一本书的精华,最大程度从阅读中获益。
有道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善于做笔记。读书笔记做得恰如其分,有助于读者深层次理解一本书,更好地驱遣书籍为己所用。《海绵阅读法》在引导读者做好读书笔记方面,凸显了独特的亮点,书中总结了三种层次的读书笔记。第一层是局部碎片化笔记,用到的工具是作者开发的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第二层是全局概览笔记,用以把握一本书的整体脉络,用到的是思维导图笔记;第三层是结构内化笔记,包括独立思考和个人见解,聚焦个人的收获和总结。这三个层次的笔记浑然一体,整套“规定动作”下来,不由得人不对一本书知根知底,不由得不对阅读平添亲近,收获丰盈。
走进《海绵阅读法》,读者得到的不只是具体方法上的指引,书中传递的一些阅读理念亦耐人寻味,比如作者强调读书时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市面上有那么多书,我为什么翻开了这本?”“我对这本书有什么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追问的过程,其实决定了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深度和关注的重点。再比如,针对一些人习惯于把阅读数量当成阅读成果的问题,作者反问,“读书的数量多,就等于收获多吗?”然后指出,阅读量中只有一部分能转化为思考量,思考量中只有一部分能转化为行动量,行动量中的有效部分才能转化为改变量,而这个改变量才是真正的阅读成果。如此分析入情入理,潜移默化中不断矫正我们的阅读认知。
据了解,这本书经过了12年探寻,才形成这套实用、完整、可复制的成熟方法论,也终于使作者从阅读“小白”发展为变现百万的全职读书人。既然作者将其阅读“秘笈”以极富性价比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我们何妨照之而行?没准,凭了它,阅读真会带来所期冀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