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接受命运变为定义命运

□闫 杨

字数:1939 2024-01-24 版名:悦读

  读《超越原生家庭》这本书,始于书名,终于内容。这本书以亲情为纽带,把真实的家庭故事串连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深远影响。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网络之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和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无法改变这张网络里的每一个人,但是,许多人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并且因为彼此之间的种种冲突,或是“没有共同之处”而与亲人决裂。因此,在与家人的交往和沟通中,要想达到自我分化,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守住本心,保持本我”。
  北京冬奥会期间“谷爱凌”成了现象级话题,讨论最多的就是她的原生家庭和教育问题。古人说,命由天定,运由己造。命就是物质环境,你出生的国家、时代、家庭,已确定无疑;运就是运动、实践,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和主观意识。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依靠自己的实践与认知,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尽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家庭上,但事实上,她也是经历了很多困难与抉择,才养成了现在这样的性格,取得如今的成就。父母不必要求孩子们成为“谷爱凌”,孩子们也不需要抱怨自己的家庭没有“斯坦福”母亲和“哈佛”父亲。我母亲常告诉我,世上没有什么完美的人,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自己和别人太过苛刻,对他人的“不完美”也要宽容。这几天,母亲和她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说:“孩子小时候给予的是陪伴,长大后就是放飞。”“这已经是我们能给的全部了,未来要靠自己创造。”在中国,每一个家庭都会尽其所能地为自己的子女付出。爱、善意和快乐都是自己可以感知的,自信与幸福是属于自己的,不需要去比较,也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优于他人,只需要超越自己就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超越原生家庭说起来不复杂,想要做到却并不容易。比如说,从小受到的教育有缺陷,让人变得束手束脚,无法做到自信和冷静。但结合自己或他人的部分经历就可以知道,原生家庭固然重要,但它的影响并不是不可以摆脱的,虽然那注定是一个麻烦且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弄清楚的一点是,尽管父母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会变成怎样的人却不一定由他们决定。如果我们将生活中的错误归咎于他们,那么我们将失去醒来的机会。我们是自己生活的责任人,要为自己的生活拼尽全力。有了这种清晰的认识,我们就可能有机会去打破束缚,而不是赖在“过去”不愿离开,也不愿放弃。在心理学中,分离个体化是人在精神上的成熟阶段,真正接受父母的局限性,停止责备和奢望,尽己之力,开拓新的人生。这一过程要求你看到你的父母是如何塑造自己的,要不断地发现自己成长中的痛苦,并努力与过去和解。只要愿意,我们就能够获得超越的力量。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心理形态的形成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有人说,我们的基因、出身和家庭在99%的情况下已经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成就的大小和幸福,这个说法是不合理的,超越原生家庭的办法就是重新解读人生。“人必须先经历一个破碎的自我,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人首先要形成完整的自我,才有了超越自己的条件。”从父母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是一种超越了自己家庭的意识,不要只是因为你所处的环境而被束缚。虽然改变不了父母和长辈对你的态度,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去理解,学会感激与原谅。重新整装出发,只有迈步前行,才能得到足够多的快乐。
  超越原生家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你的竞争能力,竞争力是人类生存的核心素养,也是人类精神空间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所拥有的关系只局限于家庭关系,如果把自己限制在两个人中间,那他的精神世界就只有两个支点,非常狭窄,很难承受矛盾与冲突。但是倘若能在社会上与他人竞争,与他人合作,那将是截然不同的。在获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他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扩展,等于有了精神世界的第三个支点。三个支点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同时也具备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从家庭的束缚中走出来,到社会上去,在集体里发挥自己的活力,互相竞争,相互协作。毫无疑问,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大多都能做到这一点。
  教育可以超越原生家庭,也可以让接受命运变为定义命运。这本书涵盖了很多家庭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其行为的,并探讨了不同出生顺序和性别所造成的人格差异的成因。看完之后,我越发意识到成长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虽然有着厚重的枷锁,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向前,所有的痛苦和不够自洽的东西都会被剥离出来,被自觉地丢弃。对原生家庭的研究可以成为你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但并非结果。理清前因后果之后,往前看,缓慢地越过这一步,就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人。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过去,但可以用新的体验来改变自己。一个人的成长受原生家庭与后天接受知识的影响,后者也就是教育。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总有一天,一方会超过另一方,成为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