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与感悟

□陈柏龙

字数:1586 2024-01-21 版名:知行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是课堂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呼唤。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进,不是搞模式,定套路,一刀切,而是规律总结,经验提炼,是教学的返璞归真。任何先进理念都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教师是深度学习理念的“践行者”,学生是最大的“获益人”。

  深度学习理念轻模式,但不排斥模式。例如某校在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提出“131”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要给学生安排一次充分的预习;课堂三环节:兴趣导入环节,获取知识环节,学以致用环节;一次有针对性的训练。
  深度学习理念不强求面面俱到。在知识“泛在化”的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有模式但不唯模式”才是一线实践中课堂的真实写照。新任型教师要参考模式、利用模式、用好模式;成熟型教师要有侧重、重“要素”、轻“模式”。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素”观测,是新时代背景下课堂发展的趋势。
  什么是课堂“要素”观测呢?总体概括为:一颗教育初心;三个前提条件;五个关键要素。
   一颗教育初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个前提条件
  首先,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学科的育人价值,理解所教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建立对本学科的整体认知,领悟学科本质。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准确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回答:教师为什么要教这门学科?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学科?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其次,要过教材关,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过真题关,要做高考题,教师要讲得对、做得出、考得好。回答:这个学科主要学些什么?考些什么?
  最后,教师要能接受学生的差异,有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回答:什么是人才?什么是影响学生成才的关键?
   五个关键要素
  (一)单元整体规划
  深度学习倡导单元教学。学生三年的高中是由一节一节课组成的,内容不一样,难易有差异,但每节课之间不是毫无关系的。首先,教师要有“作战图”,要走到知识森林的高处,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制定单元、章节整体规划,进行单元统筹,完成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手握“探测器”,要有能检测评价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工具——单元(课时)检测设计,让学生的学、老师的教、阶段的评,前后一致,形成闭环。
  (二)创设真实情境
  深度学习意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素养就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需的必备知识和关键品格。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关注“问题解决”,体现“学以致用”。课堂情境创设要聚焦:学了这节课,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三)学生积极参与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考量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一问多答、一问一答、教师追问、学生质疑,是深度学习课堂最基本的互动策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深度学习课堂最基本的互动形式。学生的表达与输出,能让思维外显,老师能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追求思维进阶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有思维含量的课堂。深度学习的课堂让学生以脑力劳动为主,教师要提前设计课堂的“脚本”——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具体任务,学习就有了方向,课堂设计了有梯度的“问题链”,课堂的“剧情”发展就有了动力。有计划的任务,有坡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体现思维进阶。
  (五)体现批判性思维
  深度学习强调元认知,注重批判与反思。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成为“知识库”,而是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的人。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课堂符合教育规律,更接近学习的本质。整体设计,让课堂有了温度;体现“思维”,让课堂有了灵魂,生成“质疑”,让课堂产生希望;解决“问题”,课堂才有了意义。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前行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问题,总结改进的过程。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深度学习教学改进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