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试题讲评课效能

□郭钦化

字数:2457 2024-01-21 版名:知行
  以考卷形式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查,是诊断学情、查缺补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高三后期,进行专项测、模拟练更是备考中的常态。而考后讲评的成效,又直接关乎复习备考的质量。

  试卷讲评课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围绕学生设计课堂环节,搭建形式多样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效能,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利用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试题
  学生做完试卷后,引导学生细致研究参考答案,充分把握选文特点、命题意图。尤其要深入研究参考答案中关于学科术语的表述、条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文本的关联分析等。同时,要反思自己作答时的问题,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对参考答案要有质疑精神,不迷信参考答案,不盲从专家权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制订评分细则引导学生互批互改试卷
  班级自行组织检测时,可以让学生互批互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测试结束拿到学生的答题卡后,不必急于给学生的试卷赋分,等到全面掌握学生具体的答题情况之后,把班级所有的答题卡,随机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阅卷老师”的身份批阅同学的试卷。
  具体要求如下:细致审读同学答案,按照评分细则进行判分,做到得分有据,扣分有理。因为对文本理解存在多义性,语言的表达也有多样性,学生在判分过程中会深入体会,仔细甄别,在比较分析中,提升自己的
  观察力和判断力,利于高品质思维的形成。在审视同学答案的同时,发现同学答题中的优点“习之”,找出同学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警之”,这本身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为了确保学生判分的公正性,每份答题卡需要一位复核人,实现了试卷“双评”,更能增强得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复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议,两名“阅卷人”在思想的碰撞中,再一次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也是对深度思考的有力推动。
  巧借合作力量引导学生聚力突破难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经过自查、互评的环节之后,学生们对试题中的重难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不等于彻底解决了所有问题,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困惑,理出重点。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共同研讨问题难点。
  “你问我答”,“问”是充分思考之后的疑惑,“答”是思维成果的呈现,在直接对话中,问者的疑惑得到解决,答者的思维进一步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能力素养有差别,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由此,充分发挥“协作”的功能,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实现“共享”效益的最大化。
  这一环节中,要防止“无序”和“低效”,过程中,每名同学先说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进行组内配对,面对面解答交流,合作研讨后,由组长整理出讨论成果和还未解决的疑难,为接下来的登台讲题展示和质疑交流环节做好准备。
  搭建课堂讲坛引导学生登台讲题
  美国著名视听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授别人”,这样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讲评课上,教师走下讲台,把学生请上去当“讲师”,讲解典型题目,是训练学生高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交流和教师调研整合的基础上,明确试卷中的重难点题目,以3—5道为宜。公示给全体学生,征聘课堂“讲师”。通过自荐和小组推荐的方式产生“讲师”名单,选定题目后,进行“备课”。
  “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个人智慧和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按照讲题框架要求,精心准备。在实际过程中,我们的讲题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明晰题干中的指向要点;2.题目中涉及的必备知识;3.与文本的具体关联;4.答案表述中的逻辑层次;5.典型错例分析;6.同类拓展分析;7.今后的做题建议;8.巩固训练题推介;9.解答同学们的现场提问;10.接受同学们的满意度测评。这一系列的环节,层层深入将学生带入沉浸式学习过程中去。
  面对重难点,学生们精研题干,细读文本,调动知识储备,查找资料,归纳整合,提炼做题方法。一道题,从读题到做题,从一个题到一类题,从必备知识到做题思维,学生的深度思考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避免了学生对题目的肤浅化理解,克服了浅尝辄止式的思维弱点。学生在登台讲解时,还需要做好节奏的掌控、语言的组织表达、与同学们的即时互动等,这些环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当然,学生毕竟是学生,不能要求他们环环精彩。在诸多环节中,能有一处亮点,就值得大加赞赏。“讲师”们被认可的成就感和同学们在互动中的收获,已经远远超过这道语文题目本身的价值意义。
   开拓思维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命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趣味和能量的生长过程。经过多次做题、研究题、讲解题、梳理题,学生们对常见的题型及其考查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可以开辟新的思维路径,让学生做“命题人”,以此实现思维的再突破。可以立足试题中的文本,根据其他考点原创新题,也可以立足考试试题,命制变式新题。命题时,要求仔细斟酌题干的表述、明确考查意图、拟订出参考答案以及得分要点。题目命完之后,小组内部可以相互做题、点评,还可以集中上交,评选最佳“命题人”。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在“自主命题”过程中,思维活跃,转化能力强,命制出了许多优秀的题目。
  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中训练,在多种角色中转换,语文试题讲评课,就不会是僵化的、空洞的、单调的陈旧课堂,而是充满探索需求、不断获得成长的“绿色课堂”。
  当然,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实际上,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密切关注。从试题的研究到学生答题情况的调研,从学生合作交流的参与到学生遇困后的点拨,从学生讲题中重点的补位到训练后的高度提炼,尤其是方向的把握与问题资源的挖掘,每一处都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