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访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郗莉

字数:4050 2024-01-21 版名:理论


   □本报记者 唐李佩

   编者按:如何用文化立校,课程育人?怎样向着自己理想的教育样态去努力实践?如何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带着这些问题,《教师报》编辑部近期采访了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校长郗莉,邀请郗莉校长分享她对教育的思考。
  郗莉,现任渭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教育部新时代名校长培养对象、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课改先进个人、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培训专家库人选、渭南市拔尖人才、渭南市“三三”人才、渭南市标杆人物、渭南市特级校长、渭南市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记者:郗校长,您好!首先祝贺您在2023年10月顺利启动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工作室。作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您对今后的工作有何规划?
   郗莉:2022年末,我有幸入选“双名计划”,被确定为教育部新时代名校长培养对象,从陕西省教学名师到教育部新时代名校长,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与突破。很喜欢于漪老师的一句话:“让生命与使命同行!”我的使命不仅仅是在自己的专业学科领域去发展与引领,我需要更广阔的视角,更广博的学识,更系统的思维,更敏锐的判断,才得以不负使命。
  首先,我要把感恩心融进使命感,提升学习力。当今基础教育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正等待我们去回应,我必须通过努力学习,踏上自己人生成长和发展的新高度——努力成长为基础教育实践领域的领航者!
  其次,要把幸运感化为行动力,增强改革力。入选“双名计划”,我会以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区域为基地,对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性问题,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为全国基础教育的改良贡献我们的案例经验,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改良。
  再者,要把所在学校建设为示范基地,彰显引领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体力行。我们应该担起这份社会责任,通过多样的路径和策略,去带动、辐射、引领,去携手更多的同行提升教育品质,发展教育内涵。
   记者:渭南小学作为一个才成立6年的学校,却向大家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您是在学校教师到岗之前就先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立起来”,用办学理念和文化凝聚了人心。对于新建校如何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建立自己的校园文化,请谈谈您的探索和思考。
   郗莉: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学校建立的基石和纲领,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和支撑,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渭南小学是一所改建的新学校,她的前身是渭南职业技师学院。学校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我们从硬件的改造到课程的构建,从课堂的落实到评价的完善,从教师的成长到学生的发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也就形成了我们学校“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宗旨;“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是我们的办学目标;“笃行于微诚善致笑”是所有渭小人践行的核心价值理念。
  一所学校办得怎么样,不在于提出了什么,而重在做了什么。办学理念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即使学校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实施更加规范,又使学校全体成员在理念的指引下自觉开展活动,增强学校管理组织的自适性和自觉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这样才能让学校迈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在完善中突破。
  记者:渭南小学和您所带领的各级名师工作室、校长工作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请您谈谈学校和工作室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秘籍。
   郗莉: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位老师最好的师德便是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质量会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质量。一所学校,需要一批优秀的老师。老师的成长在课堂,渭南小学自成立之日起,便确定了以“炼课”为抓手,以“六课”“四微”“三项目”为“炼课”载体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我们以工作室为平台,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写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六年多坚持不懈地实践,老师们从“站稳”到“站好”讲台,从“站好”走向“站靓”讲台。
  22个坊室以“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为建设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以学科教研为依托,强基固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与培训活动,营造适合教师学习与成长的氛围;以专题教研为载体,赋能成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展示和技能评比活动,搭建老师沟通与发展的平台;以课标理念为指导,创新教研,加强学科拓展讨论,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理想的教育是哪种样态?请您结合办学实际谈谈如何为理想的教育而努力实践。
  郗莉: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考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渭南小学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我们就充分认识到:学校课程是推动学校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和扩大办学效益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要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就必须继续加大课程发展的力度。只有形成自己特色的课程,才能保持学校旺盛的发展优势。因此,课程深度开发与实施将是我校今后一段时期课程改革的重点。
  学校以“适性教育”为轴心,整体规划办学特色。我们对办学特色进行详尽科学的梳理,将国家课程(基础性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有机结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2018年5月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PDC教育联盟校,以此为契机,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与先进理念融合。PDC教育联盟由北京市呼家楼小学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涉及美国、芬兰、加拿大、日本和国内共计46所学校。PDC项目和我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相通契合,从而为学生自我提升进步提供了空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优良习惯,助力学校特色课程开发提供了条件。
  课程的建设依赖于教师,着眼于学生,而其成功,终将带来学校整体的发展。我校“适性课程”就是在“适性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进行整体设计和结构规划的。学校会根据学习者的差异进行可供选择的课程设置,学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的不同,灵活地选择课程。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渭南小学的“适性课程”,好吗?
   郗莉:好的,我们学校的“适性课程”具体有以下内涵:首先,“适性课程”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课程。积极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做事方法。“适性课程”是充满魅力的课程,是学生神往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同时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不断挖掘和激发自身存在的各种潜能,把潜能变为显能,把显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实现厚积薄发,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获得成功,达到“和而不同”之境界。
  其次,“适性课程”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课程。学校课程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还应当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健全、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艺术修养和体育健身、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学习经历;学校课程建设不仅应当满足学生的共性发展需求,还应当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要求,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
  第三,“适性课程”是推动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多元发展是一种成熟的、稳定的、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是主动发展的实力体现,是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是积极发展的创造力之源。为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适性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自觉、自动、自发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积极地学习。我们致力于使渭小成为学生多元发展的微笑乐园。
  记者:您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眼中的会管理、懂教学的优秀校长,请您结合自己的成长,谈谈在校长岗位上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领导力?
  郗莉:教育教学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结合自己的成长,我觉得最主要是提升“三力”。
  强化自我学习力。记得我正高级职称通过以后,有人对我说过一句话:“特级教师评了,现在正高也评了,该歇歇了!”记得当时听她说完这句话后,我在想:“是不是从现在开始,我就进入了人生的下滑期?”事实表明,不是的,我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规划自己!加强自我修炼,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目前,作为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培养对象,是荣誉,也是责任,是光环,也是“紧箍咒”,督促着我、鞭策着我要不断强化自我修炼。
  锤炼自我实践力。作为一校之长,要注重顶层设计、宏观规划,这无可厚非。但有专家进而说校长要学会抓大放小,我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回顾我们每一位校长的成长历程,可以说他们都是从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成长起来的,校长本是教师,不能当了校长就高高在上而忘了本。因此,要提升校长的教育教学领导力,我们不仅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筹划者,还要成为活动的实践者。我认为校长还要尽可能带课,因为和孩子们交流应该是最让我们开心快乐的事情;同时,听评课也要常态化,并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教研的过程,也是增进校长和师生情感的过程。只有乐此不疲、孜孜不倦,领导才能更有力更有效。
  增强自我改革力。我所在的渭南小学和大家一样都是在不断努力中求索,始终以“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秉承“笃行于微,诚善致笑”的核心价值理念,致力“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适性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以课程开发构建、课堂有效落实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很多探索得到了良好效果并被广泛地采纳和推广,六年来的坚持探索使孩子们爱党爱国、愉悦积极、身体强壮、思维敏锐、独立思考、成绩优秀,为同行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思考。以“炼课”为抓手的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探索,使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与同行沟通交流,从内而外寻找问题,与时俱进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这样才能在改革进程中行稳致远。
  记者:谢谢郗莉校长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