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您怎么看?
字数:2679
2024-01-17
版名:声音
教师不再是“铁饭碗”。1月7日,丰台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通过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措施”提出,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1月7日《北京日报》)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科学评价体系先行 □张立美
长期以来,在编教师,即使签订聘用合同,但只要没有违法违规、没有做出违反师德的行为,那么教师这个“铁饭碗”就能端一辈子。这使得不少教师特别是在获评高级职称后无欲无求,“躺平”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教师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年轻教师群体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饱受诟病。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多地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这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只有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铁饭碗”,给“躺平”教师“亮红灯”,才能倒逼广大教师认真对待教师这份职业,不敢“躺平”混日子,端正教学态度,把心思放在教学的本职工作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更好地教书育人。
但是,教师退出一定要公平、合理、客观、公正,不能让认真教书育人的老实教师“退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逾越的底线和原则。因此,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前提条件是要先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要围绕育人这个教育根本目的科学管理和评价教师工作。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既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一些民营企业实行的“末位淘汰制”,把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也不能像争取教师职称晋升指标那样,采取学校领导、教师打分投票的办法。
事实上,只有构建了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揪出真正的“躺平”教师,才能让那些受到退出处理的“躺平”教师心服口服,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既能以儆效尤,警示存在“躺平”想法的教师,又能激励安心三尺讲台的教师。反之,在没有构建起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实施教师退出机制,要么最后沦为一纸空文,不会有教师退出,要么沦为学校领导打击老实教师、控制一线教师的一把利剑。这可能造成比教师“躺平”更为严重的恶果,真正危害教书育人的事业。
总而言之,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是趋势,但要三思而后行,务必先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尚未构建之前,不要为了打破教师“铁饭碗”而盲目建立所谓的教师退出机制。
以“退出机制”激活教育活力 □杨燕明
近年来,随着各类考核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各行各业都在整治“躺平”人员。在公务员系统,评选“躺平干部”的例子屡见不鲜;在职场,面对“躺平”的员工,很多企业的选择都是“末位淘汰制”……如今,在素有“铁饭碗”之称的教师队伍中,也开始探索退出机制。这样的做法,释放出积极信号。此后,在一些地方教师不再是“铁饭碗”,他们也需要竞争上岗,也需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这样的现实,道出了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带来的利好。在教育发展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们的职业素养,促使这一行业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可以预期的是,推出退出机制之后,极个别的“躺平教师”,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违反法律法规的教师等,都可能在第一时间被清除,那些空出来的编制,也可以用来招聘“高素质的年轻人”,这可以让教师队伍更好地循环起来,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退出机制是好事,但好事还需要好办。面对教师退出机制,一些现实的倾向性问题值得警惕。第一,要避免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之前在很多对老师的评价系统里面,分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其实,学生们的分数,虽然跟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生源质量的高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要避免退出机制成为领导干部打压下属的工具。这就是说,探索教师退出机制,领导干部可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家长们、孩子们以及同事们,也都应该具备足够的话语权,不让话语权被垄断。第三,要避免人情世故的干扰。众所周知,在很多行业,无论是提拔,还是“退出”,都跟人情世故紧密相关,这样的事情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上,也理应避免。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扬长避短,努力发挥其积极正面的价值,有效规避其负面的影响。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旨在激活教育活力。那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完善制度规定,不断规避种种问题,让退出机制更加公平、正义、合理,更好地激活教育活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莫忘分类施策 □张小军
丰台区此次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针对少部分教师抱有“铁饭碗”观念,存在的“躺平”现象,可谓下了一剂猛药。按照现行管理制度,一个教师只要不违法、不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即使精神消极一点,态度懒散一点,成绩差一点,一般都不会被解聘或清退。于是,极小的一部分教师自恃端着“铁饭碗”,忽视工作职责,难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了学校管理和教育发展的一种阻力。新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刺激这类教师转变工作状态,纯洁教师队伍,无疑值得期待。
但要看到,教师“躺平”,有的是其工作认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有问题,也有的还在于管理的问题、历史的问题、年龄较大身体出现了问题等。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也需要分类施策,重视解决好这些问题。
比如,有的教师选择“躺平”,是因为看不惯学校领导懒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经常提意见,在反复被打压中养成了“看穿”思想,对于这类教师,教育部门处理他们的交流、调动申请时,当尽可能满足;有的教师囿于政策理解失误,导致自己个人发展通道严重被挤压,就放弃了拼搏,选择通过“磨时间”来弥补,对于他们,教育部门就通过下基层调查核实情况、在政策框架内寻找可用渠道来解决;有的教师兢兢业业教书几十年,眼花了、耳背了、干工作力不从心了,对于他们,学校则宜通过调整岗位但不降低岗位等级来解决,不宜又调岗位又降等级,丧失了管理温度……
当然,分类施策并不是说只要温度,不要刚性。毕竟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行业,入门后“一劳永逸”,于从业人员、行业本身发展来说都不是好事,严格职工管理,促使每个人都爱岗敬业、踏实勤奋工作永远是队伍管理的应有之义。作为教师,于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中读懂党和人民的期待,增强职业危机感,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奉献自我,当始终放在心上、干在事上。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科学评价体系先行 □张立美
长期以来,在编教师,即使签订聘用合同,但只要没有违法违规、没有做出违反师德的行为,那么教师这个“铁饭碗”就能端一辈子。这使得不少教师特别是在获评高级职称后无欲无求,“躺平”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教师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年轻教师群体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饱受诟病。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多地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这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只有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铁饭碗”,给“躺平”教师“亮红灯”,才能倒逼广大教师认真对待教师这份职业,不敢“躺平”混日子,端正教学态度,把心思放在教学的本职工作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更好地教书育人。
但是,教师退出一定要公平、合理、客观、公正,不能让认真教书育人的老实教师“退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逾越的底线和原则。因此,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前提条件是要先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要围绕育人这个教育根本目的科学管理和评价教师工作。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既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一些民营企业实行的“末位淘汰制”,把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也不能像争取教师职称晋升指标那样,采取学校领导、教师打分投票的办法。
事实上,只有构建了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揪出真正的“躺平”教师,才能让那些受到退出处理的“躺平”教师心服口服,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既能以儆效尤,警示存在“躺平”想法的教师,又能激励安心三尺讲台的教师。反之,在没有构建起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实施教师退出机制,要么最后沦为一纸空文,不会有教师退出,要么沦为学校领导打击老实教师、控制一线教师的一把利剑。这可能造成比教师“躺平”更为严重的恶果,真正危害教书育人的事业。
总而言之,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是趋势,但要三思而后行,务必先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尚未构建之前,不要为了打破教师“铁饭碗”而盲目建立所谓的教师退出机制。
以“退出机制”激活教育活力 □杨燕明
近年来,随着各类考核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各行各业都在整治“躺平”人员。在公务员系统,评选“躺平干部”的例子屡见不鲜;在职场,面对“躺平”的员工,很多企业的选择都是“末位淘汰制”……如今,在素有“铁饭碗”之称的教师队伍中,也开始探索退出机制。这样的做法,释放出积极信号。此后,在一些地方教师不再是“铁饭碗”,他们也需要竞争上岗,也需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这样的现实,道出了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带来的利好。在教育发展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们的职业素养,促使这一行业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可以预期的是,推出退出机制之后,极个别的“躺平教师”,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违反法律法规的教师等,都可能在第一时间被清除,那些空出来的编制,也可以用来招聘“高素质的年轻人”,这可以让教师队伍更好地循环起来,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退出机制是好事,但好事还需要好办。面对教师退出机制,一些现实的倾向性问题值得警惕。第一,要避免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之前在很多对老师的评价系统里面,分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其实,学生们的分数,虽然跟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生源质量的高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要避免退出机制成为领导干部打压下属的工具。这就是说,探索教师退出机制,领导干部可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家长们、孩子们以及同事们,也都应该具备足够的话语权,不让话语权被垄断。第三,要避免人情世故的干扰。众所周知,在很多行业,无论是提拔,还是“退出”,都跟人情世故紧密相关,这样的事情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上,也理应避免。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扬长避短,努力发挥其积极正面的价值,有效规避其负面的影响。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旨在激活教育活力。那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完善制度规定,不断规避种种问题,让退出机制更加公平、正义、合理,更好地激活教育活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莫忘分类施策 □张小军
丰台区此次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针对少部分教师抱有“铁饭碗”观念,存在的“躺平”现象,可谓下了一剂猛药。按照现行管理制度,一个教师只要不违法、不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即使精神消极一点,态度懒散一点,成绩差一点,一般都不会被解聘或清退。于是,极小的一部分教师自恃端着“铁饭碗”,忽视工作职责,难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了学校管理和教育发展的一种阻力。新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刺激这类教师转变工作状态,纯洁教师队伍,无疑值得期待。
但要看到,教师“躺平”,有的是其工作认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有问题,也有的还在于管理的问题、历史的问题、年龄较大身体出现了问题等。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也需要分类施策,重视解决好这些问题。
比如,有的教师选择“躺平”,是因为看不惯学校领导懒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经常提意见,在反复被打压中养成了“看穿”思想,对于这类教师,教育部门处理他们的交流、调动申请时,当尽可能满足;有的教师囿于政策理解失误,导致自己个人发展通道严重被挤压,就放弃了拼搏,选择通过“磨时间”来弥补,对于他们,教育部门就通过下基层调查核实情况、在政策框架内寻找可用渠道来解决;有的教师兢兢业业教书几十年,眼花了、耳背了、干工作力不从心了,对于他们,学校则宜通过调整岗位但不降低岗位等级来解决,不宜又调岗位又降等级,丧失了管理温度……
当然,分类施策并不是说只要温度,不要刚性。毕竟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行业,入门后“一劳永逸”,于从业人员、行业本身发展来说都不是好事,严格职工管理,促使每个人都爱岗敬业、踏实勤奋工作永远是队伍管理的应有之义。作为教师,于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中读懂党和人民的期待,增强职业危机感,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奉献自我,当始终放在心上、干在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