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路径探索

□马婴娟

字数:1581 2024-01-14 版名:教育理论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囊括了系统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知识,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很多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般会采用布置大量作业的方法,希望通过做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发挥作用较小,并且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构建高效课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利用生活经验,开展课堂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师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学,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拉近物理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利用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
  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光的反射》为例,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先出示物品:会发光的台灯、手电筒以及不会发光的日常用品,而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仅能看见会发光的物体还能看见不会发光的物体呢?”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引出“光的反射”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展开探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是因为光的反射,但月亮不是光源,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看见月亮的呢?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引出人体看见月亮是通过“反射光”与“入射光”的概念。课程通过结合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重视兴趣作用,促进主动发展
  要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绝非某堂课或某个题型可以达到的,而是要让学生对每一节物理课程都充满兴趣,才能在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时更能深刻地理解问题,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声现象》一课为例。声音是学生生活中较常遇到的生活要素和物理现象,但声音没有具体的固化状态,凭借讲述很难让学生明白声音的具体特征。因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将“音源实体化”的过程为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呈现,引导学生对声音有具象化的认知。教师可以用一面鼓,在鼓上放一些黄豆,接着请一位学生上台敲鼓,请学生仔细观察鼓面上黄豆的变化,引导学生说出“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并通过多媒体视频实验,分别向学生展示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以及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分析声音和传播过程间的关系,并通过“真空声音实验”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最后,教师可对学生提出发散性问题:“月球中的宇航员是怎样交谈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运用类比推理,提高理解能力
  新课标将“科学思维”纳入了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思想,提出要使学生从物理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辩证的思维建立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规律和相互关系方面的认知。要想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既要保证课堂质量,又要使学生高效、有质量地掌握所学知识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要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运用生动有趣的类比推理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以苏科版九年级上《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为例,在开展这一课程时,学生对此类知识还没有较深的认知,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容易将串联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类比推理法,首先引导学生将电流看作是水流,将干路电流、支路电流分别看作主流和支流,其次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借助主流和支流的水流大小,与并联电路中主支电流的强度进行结合,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
  总之,物理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成效的,教师需要切实执行国家政策,及时优化教育方针,将物理学科从枯燥、复杂的刻板印象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实践课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冯翊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