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剖析及对策

□武养娟

字数:1600 2024-01-14 版名:教育理论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数学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的出现,有效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然而,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错误的现象在不少学生当中常有发生,这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带来很大障碍。基于此,文章结合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归因剖析,并提出一些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初中生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
  首先,审题不仔细。看题、读懂题目、审题是初中学生做计算题必须经历的步骤,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品质等方面仍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容易出现疏漏和失误。
  其次,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计算习惯。少数学生总会认为计算题通过口算、估算、心算等方法就能解决,十分简单,因此在做完题后不去认真检查,导致错误率高,最终与高分擦肩而过。
  最后,原理掌握不到位。大多数教师在解决学生计算错误问题时采用的办法是“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只死记硬背一些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法则等,使得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不透彻,无法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二、提升初中生计算能力的对策分析
  1.牢固记忆数学公式和运算法则
  初中数学教材中,公式、运算法则相对较多,需要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去灵活地运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具体可采用口诀法、边记边写法、串联记忆法、碎片化记忆法等多样化的解题计算方法让学生牢记、巩固,并创设真实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以及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以及向学生传授多元化的读题技巧,让学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明确题目中“已知条件”与“待求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训练学生规范书写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日常作业或考试做题的过程中保持书写整齐、条理化地罗列计算步骤,养成打草稿的习惯,避免漏写、漏算问题的出现。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在解题完毕后仔细地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充分保证解题思路以及结果的正确性。
  3.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实践能力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列为一项关键的教学目标,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实践能力的一部分,务必得到重视。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设计与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通过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读题、审题,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公式、定理,还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须引导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条件”,找到等量关系,最后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一个数学情境:“从家到学校,哥哥走路,妹妹乘坐公交,坐公交比走路少用3.6个小时,已知哥哥的走路时速为每小时8千米,乘公交车的时速为每小时40千米,那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呢?”因为我们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而速度=路程÷时间。在搞清三者的等量关系后,可设妹妹路上所用的时间为x,让学生充分理解路程=40x,从而可将方程列为“(x+3.6)×8=40x”,最终得出妹妹在路上用的时间是0.9小时,那么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即36千米。对于诸如此类的行程关系问题,教师通过表格、线段图等直观想象法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设出未知数,然后利用已经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最终精准地计算出结果。
  综上,引起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少数初中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每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计算过程进行指导、对其计算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做题之前认真审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运算技巧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划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洛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