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网络素养教育新路径

□高 鹏

字数:2498 2024-01-14 版名:理论
  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平均得分为3.67分(满分5分),青少年及初中生得分为3.56分,均略高于及格线,有待进一步提高。
  网络时代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网络素养得分略高于及格线,这个结果不能不让人忧心。的确,现代网络信息传播即时性强但可控性弱、信息量大但良莠难辨等特性,很容易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和自我防范意识较弱的青少年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又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调查显示,2022年下半年未成年人的上网率达99.9%,明显高于全国73%的互联网普及率。如此高的上网率,势必会加大我们防范网络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难度。由此,广大中小学校大张旗鼓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系统而专业的网络素养教育,全面提升包括“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道德素养”等网络素养,让他们能够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步伐,逐步学会科学理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挑战,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极其紧迫的时代命题。
   筑强学校网络素养教育主阵地
  作为遵循国家意志全面培养未成年人的专门机构与专门人员,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在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中理应发挥主阵地和主导者的作用。
  加强专业培训,发展教师的网络素养。针对现有中小学教师网络素养专业培训严重不足、普遍缺乏网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事实,持续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除了强化教师对网络有正确认知、科学态度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外,教师的网络素养培训还应在如下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提升教师关于网络素养教育的科研能力。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要引导教师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专题研究,力所能及地开发相应课程,如教师的网络思维、网络安全、网络道德与法治等,同时不断探索和使用适合网络素养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二是促成教师学会与学生“共成长”。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与他们的互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更是优化校园网络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
  促进资源开发,健全网络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系统的国家与地方课程体系,尤其是开发校本课程,是目前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从内容上看,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应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根本指针,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网络信息搜索遴选、集成加工与吸收决策等的科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根据学段、学情的不同去充实当前青少年学生最为欠缺的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切实增强他们人机协同、合法用网的伦理思维和行走在虚拟世界里的风险防范能力。从呈现方式上看,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不单单用传统的平面教材向学生传递文字信息,更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声光电”相融的立体形式,如有地方已制作推出的《防范网络有害信息》《上网不可太沉迷》《辨别和抵制网络谣言》等网络素养教育专题视频,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网络生存技能和网络行为规范。从适用对象上看,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的专门性教材当然直接适用于青少年学生,而那些拓展开发的普及性教材、教辅类读本(包括视听教材或读本)不应仅仅局限于他们使用,还要面向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大众,用通俗性、实践性强的内容为健全全社会公共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奠定较为完整的课程基础。
  实现学科融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教育是系统工程,各学科教学中都有网络素养教育可以利用的因素,相互间都可以进行有机的渗透与融合。对此,广大中小学校应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关于跨学科育人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典型案例教学等高效融入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多维度、多渠道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影响人类社会是全方位的,因此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也应是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培育、合力提升的过程。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担当起教育主体角色,与政府、社会、家庭等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网络素养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覆盖全场景,贯穿全过程,最终形成学校教育协同政府治理、社会及家庭配合和青少年网民自治等多方默契联动、良性互动的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新格局。
  强化与政府、社会及相关行业协作配合。学校要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在组织实施、制度保障和法治完善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支持、帮助政府用渐趋完备的制度法律体系和严密的教育组织体系为青少年建好刚性“防火墙”与柔性“防护网”。学校要支持、吸引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健全对网络企业的共同监管,力求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网络信息的制造与传播;学校还要配合网络企业、公益组织开发优质红色软件,多创作对青少年学生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作品,弘扬和传播正能量,为青少年共创健康绿色的网络应用环境。
  为家庭网络素养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持。家庭是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发生地,也是学生受网络影响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对未成年学生实施监督与示范并举的网络素养教育。一是引导家长熟练使用信息过滤和防网络沉迷系统等,强化家庭教育“管”的功能。二是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席会议等平台和机会,帮助家长以身作则正确使用网络,并引导他们加强亲子沟通,树立网络同理心,约定上网规则等形式,共同提升网络素养。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作为网络时代天生的“数字原住民”,今天的青少年不再是网络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使用者和参与者。因此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发挥其主动性,有助于推进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应用能力。这是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途径。学校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某个社会热点、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或个人发展成果展示等为主题,在他们自拍、自摄、自制的基础上,共同创作有趣、有意义、有观赏性的主题微视频或面向所有公众开放的网络素养教育微课程。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应用中既能够展示自己的网络使用技能,不知不觉中提高科学解读和批判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还能够积极、自信地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