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专业、通达、求真的好书

——《训诂学与语文教学》读后感

字数:1733 2024-01-10 版名:悦读

  □宋献普
  2010年,我撰写了一篇题为《“回灯”怎解》的稿件邮寄到《语文学习》编辑部,当时担任编辑的冯渊老师给我回复:“论文观点很有见地,但论据单薄,除了从字源解说、语境解析等角度进行支撑,并无学理依据,建议你阅读黄灵庚先生的《训诂学与语文教学》,从中找到理论支点。”从此,我很幸运地遇见了这本好书。
  专业介入,为语文教学“架桥”。语文教学关系到青少年传统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许多“教学法”以外学科的专家学者主动关心中学语文教学,如北京大学的钱理群先生从现代文学的角度介入,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先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介入。黄灵庚先生从古汉语、古文献领域介入,并根据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际情况,打通“训诂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督二脉,将专业研究的学术性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完美结合,在本科教学与中学教学两个学段之间、训诂学和语文教学两个领域之间架起了一座严谨坚固的桥梁。
  通达实用,为语文教学“输血”。这本书针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实际情况,从中学语文课本中遴选出大量的典型例证,进而生动活泼地说明训诂学“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右文说”“字母说”“据文证义”等方法和原理,深入浅出,形式喜闻乐见。另外,书中所讲述的训诂方法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能够使人把训诂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同古诗文教学的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直接应用、直接操作。全书共有“语文教师需要学习训诂学”“训诂文献的类别”“形训”“双声与叠韵”“声训”“古音通假”“义训”“方俗语的训诂”“古书辞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言文教学备课与教学”等十章。个人认为,第三、七、九章最为实用。第三章“形训”即据形索义,是一种传统的说文解字的方法。运用形训,能解决中学语文课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如《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教材注释说:“敝,损害。”《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教材注释说:“弊,通敝,困顿、失败。“敝”“弊”为什么可以作如此解释?黄先生从字形结构的分析中为我们寻找到了答案:甲骨文“敝”像击巾拂尘的形状。衣服破旧必多尘垢,所以击之以去尘,表示这是“败衣”,引申为败坏的原因或弊端。通过形训,我们可以找出字义的根,弄清来龙去脉,对汉字会有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第七章和第九章中所提到的“排比文例”“对文例”“参考异文”“反训”等义训,较之形训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排比文例”“对文例”,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类型相同的词汇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进行比较与辨析,根据已知词的意思来推断或归纳未知词的意思。在此启发下,我将《全唐诗》中有关“回灯”的词语进行检索,梳理出“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行色回灯晓,离声满竹秋”等对文,发现唐人习惯于将“回”和“转”“满”对举,最后我得出“回灯”即“拨转灯芯,添满灯油”的意思。经此一改,冯渊老师十分满意,《“回灯”怎解》也顺利通过评审,最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上。
  求真求新,为语文教学“补钙”。阅读古诗文需要重视语言文字,这是国学向来重视的一种传统。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人唯课本注释、网络查询、权威结论、教参教辅是从。岂不知古诗文中有些词义并不是惯常想象的那样简单,即便是教材里的课下注释也会有疏略或失误。在阅读这本好书的过程中,我不仅积累了许多新鲜的文言知识,掌握了很多实用的训诂方法,更重要的是深切感受到黄灵庚先生大胆质疑、严谨求证、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语文教学亟需的关键素养。例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潦倒”的课下注释是“衰退,失意”。黄先生联系六朝以来的俗语和杜诗的本意,认为“潦倒”非“穷蹙失意”之状,而是“容止疏放”的样子,令人叹服!在黄先生治学精神的熏染下,我也尝试着对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管见,居然收获了一揽子成果,《怎样理解“下渔舟”》《一曲平流缓进的浪漫恋歌》《“映阶碧草自春色”之“映”辩》《再释“钉头磷磷”》《“谢谢聆听”错了吗》《黑发何以言“绿云”》等论文发表在《学语文》《语文月刊》《语言文字报》等著名期刊上。
  如此“三好”的书,读之有滋味,得之有干货,品之有精神,愿它和你早日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