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定点帮扶”的道路走下去
□陈煜
字数:1319
2024-01-10
版名:成长
能够成为“骨干教师”是幸运且幸福的,成为了骨干教师能发挥作用更是值得庆幸和珍惜的。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人们对自己专业价值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人就是他们毕生的作为。”成为区级、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骨干教师,是对自己专业不懈追求的验证。然而,成为了骨干教师,究竟有哪些作为,才决定了你能成为怎样的人。
我从201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到2023年成为陕西省特级教师。十年间,参加了几十场各级各类的比赛。获得各项赛事的第一,成为了我追求专业卓越的阶梯。然而,在我成为陕西省“名师大篷车”授课教师,送教几十个县区之后,我才发现仅有比赛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情、不同教师的学历背景、执教经验,要想将每次的授课、讲评做到入木三分,留下痕迹谈何容易?经过一次次地磨练与反思,我渐渐懂得作为“骨干教师”,有理念不会上课不行,会上课没有志向不行,有志向不懂科研不行,懂科研不会传授不行!对于“骨干教师”有了新的定义。要明方向、新理念、会教学、懂科研。
2017年至2021年,我幸运地成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支教教师,进而又成为陕西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周至县骆峪九年制学校三年行动计划的“骨干教师”。长期而深入地了解和支持一所学校,这还是第一次,与之前的“名师大篷车”送教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沉淀,情感的注入成为帮扶工作的主旋律。在报送陕西省第十二批教育教学成果时,我们总结“手拉手、心连心、传真经、解难题”等帮扶方式,“帮扶共同体”的模型已初见端倪。“骨干教师”又有了更深层的定义,它代表一种精神、宣传一种思想,播撒一种情怀,拥有一份大爱。
2021年至今,我再次荣幸地成为陕西省教育厅定点帮扶长安区黄良街道湖村小学“骨干教师”。这次的帮扶正值课改档口,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高度契合,“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对于所有教师都是新的课题。看着湖小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要将他们教育成祖国需要的“三有”新人,这是沉甸甸的话题。在课程综合、大概念、任务链、深度学习、跨学科等一系列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术语扑面而来之际,想要始终代表教师中的“骨干”力量,首先要突破自己。
“传授知识”被“建构知识”所取代,“单一学科知识”被“综合学科知识”取代,“独立学习”被“小组学习”所取代,成“家”教育被成“人”教育所取代。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下,面对新任务,迎接新挑战,我们这些“骨干教师”和湖小被帮扶的教师们,成为教育教学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轮的帮扶工作,“共同体”意识成为主题。课堂内外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帮扶教师与湖小教师之间,帮扶团队教师自身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的之间都形成一个个鲜活的“共同体”。
此时,我突然对“骨干教师”这个词心生敬畏——对于育人的敬畏,对于学科的敬畏,对于课改理念、教学方式转型的敬畏。“骨干教师”要重新审视曾经获得的荣誉,成为教学能手的常青树不再是一朝一夕;成为学科永久的引领者更要不断地学习。在一轮又一轮的帮扶工作中,也许我们的经验还不够成熟,方式还略显笨拙,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踏踏实实、真心真意、有大爱、懂科研、善教学、新理念,就一定能把“定点帮扶”的道路走下去、走正确、走长远………
我从201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到2023年成为陕西省特级教师。十年间,参加了几十场各级各类的比赛。获得各项赛事的第一,成为了我追求专业卓越的阶梯。然而,在我成为陕西省“名师大篷车”授课教师,送教几十个县区之后,我才发现仅有比赛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情、不同教师的学历背景、执教经验,要想将每次的授课、讲评做到入木三分,留下痕迹谈何容易?经过一次次地磨练与反思,我渐渐懂得作为“骨干教师”,有理念不会上课不行,会上课没有志向不行,有志向不懂科研不行,懂科研不会传授不行!对于“骨干教师”有了新的定义。要明方向、新理念、会教学、懂科研。
2017年至2021年,我幸运地成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支教教师,进而又成为陕西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周至县骆峪九年制学校三年行动计划的“骨干教师”。长期而深入地了解和支持一所学校,这还是第一次,与之前的“名师大篷车”送教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沉淀,情感的注入成为帮扶工作的主旋律。在报送陕西省第十二批教育教学成果时,我们总结“手拉手、心连心、传真经、解难题”等帮扶方式,“帮扶共同体”的模型已初见端倪。“骨干教师”又有了更深层的定义,它代表一种精神、宣传一种思想,播撒一种情怀,拥有一份大爱。
2021年至今,我再次荣幸地成为陕西省教育厅定点帮扶长安区黄良街道湖村小学“骨干教师”。这次的帮扶正值课改档口,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高度契合,“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对于所有教师都是新的课题。看着湖小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要将他们教育成祖国需要的“三有”新人,这是沉甸甸的话题。在课程综合、大概念、任务链、深度学习、跨学科等一系列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术语扑面而来之际,想要始终代表教师中的“骨干”力量,首先要突破自己。
“传授知识”被“建构知识”所取代,“单一学科知识”被“综合学科知识”取代,“独立学习”被“小组学习”所取代,成“家”教育被成“人”教育所取代。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下,面对新任务,迎接新挑战,我们这些“骨干教师”和湖小被帮扶的教师们,成为教育教学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轮的帮扶工作,“共同体”意识成为主题。课堂内外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帮扶教师与湖小教师之间,帮扶团队教师自身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的之间都形成一个个鲜活的“共同体”。
此时,我突然对“骨干教师”这个词心生敬畏——对于育人的敬畏,对于学科的敬畏,对于课改理念、教学方式转型的敬畏。“骨干教师”要重新审视曾经获得的荣誉,成为教学能手的常青树不再是一朝一夕;成为学科永久的引领者更要不断地学习。在一轮又一轮的帮扶工作中,也许我们的经验还不够成熟,方式还略显笨拙,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踏踏实实、真心真意、有大爱、懂科研、善教学、新理念,就一定能把“定点帮扶”的道路走下去、走正确、走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