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江苏师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字数:1820 2024-01-10 版名:成长
   □褚洪山
  前不久,我参加了在徐州江苏师范大学举行的以“生态课堂”为主题的集中培训学习活动。最初以为无非就是听听专家讲座、看看会议资料、记记学习笔记。但培训过程中,生动的学习安排、零距离的专家报告、接地气的一线老师现场说法,以及那会场不时爆发的雷鸣般的掌声,让我以及每一个与会老师都感受到了先进教育理念的撞击与落地,都在心中由衷产生对自己过去教学行为的追问……
   感受一:先进课程理念的准确把握与全面推广
  开班典礼上,江苏师大魏本亚教授作了《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专题报告。魏教授以专业独到的视角阐述了当代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指出一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更有思维深度;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情怀,更有操作指导。尤其是魏教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如《祖父的园子》一课,进行了不同名家的授课方式解读,让我一个非语文老师的听众也耳目一新,备受启发。原来课堂可以摆脱教参的束缚、可以这样设计、可以这样纵横开阖……
  感受二:“学讲计划”与教学实际的密切融合与相得益彰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陈雯雯和康倩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轴对称图形》两节基于“学讲计划”的教学展示活动。我非语数老师,只是抱着学习观摩的心态,表达一下自己的课堂感悟。
  什么是学讲计划呢?
  “学讲计划”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陈雯雯老师首先进行了《滴水穿石》课堂教学的展示,可能是设备的故障,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无法使用。我当时就想,这样的课老师一定准备了丰富的课件,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可麻烦了!
  始料未及的是陈老师直接说:“我们不用那些设备了,开始上课吧!”
  没想到,陈老师运筹帷幄,驾轻就熟,课堂上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氛围。听课时在想,如果用上了课件,师生的思维会被束缚到既定的框架上,反而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展现。
  由此反思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教参、教案、课件被专业人士形象地称为教师的“拐棍”。老师们习惯于拄着“双拐”进行教学、蹒跚上路,禁锢自己思维的同时也束缚学生的自主发展。大家对此也都彼此见怪不怪,不觉得别扭。
  不可否认,就像拐棍在伤者康复过程中曾起到重要支撑、辅助作用一样,教师的诸多“拐棍”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较为全面地理解把握教材、确立教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极大的智力支撑和有效保证,使他们能借助“拐棍”走上讲台。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伤者只有及时摆脱拐棍的束缚,才能及早恢复正常人的脚力,练就矫健的步伐。教师长期盲目迷信、过分依赖“拐棍”,会养成不能自主深度钻研教材、不会创新教法学法、不尊重学生思维、不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一切唯“拐棍”是从的惰性和惯性。教师成了“传声筒”,学生成了“应声虫”,师生成为狭隘教学资源的奴隶,导致教学视野狭窄,师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停滞,综合技能得不到提升。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而不会快速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科研型人才。
  感受三:“学讲计划”有力的推介指导与科学的评价实施
  “学讲计划”名词看似新鲜,但其实就是我们提倡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学习。我们在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这一理念,但看过他们的做法才发现自己只是用到了一星半点。
  首先,在“学讲计划”的推广上,他们把这一模式,推广到了具有高考压力的高中,看出了当地对课程改革的大无畏决心。其次,“学讲计划”还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了精简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随后几天的学习中,也听取了诠释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的几节展示课,来自南通的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面积与格点》《三亚落日》《小松树和大松树》几节课,真是课课精湛、课课赢得满堂喝彩,我想老师们感动的不是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而是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教学理念……
  五天的学习心得感悟,绝非以上只言片语所能描述,在感慨他们卓越的同时,更指明了自己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原课堂本质,积极运用“生态课堂”理念,提升课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