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三条路”
——以高中政治必修三“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为例
字数:1333
2024-01-07
版名:知行
□李雪梅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知识,是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这正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因此,思政课要抓住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契机,走好“三条路”,发挥好思政课的独特育人功能。
善用“牵引器”——精准议题的提炼是价值观引领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还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议题式教学方法都是高中思政课的必然选择。好的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一节课的价值观走向,助推教学目标的完成。议题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但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来精准制订,才能发挥好议题的课堂引领作用。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制订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总议题,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情境设置了三个子议题: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为什么资本主义等其他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三个子议题的制订是在总议题的统领下完成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总议题的支撑点,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育好“芳草地”——合适情境的创设是价值观培育的必由之路
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情况,要将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借助情境来完成。从不同的视角看,能够为议题服务的情境具有多样性,类型具有相关性。历史事实、社会热点、人民生活等都可以成为教学情境。情境可以增加思政课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真实性。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中,要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教师选择的情境是带领学生云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馆。文物是活着的历史,学生从一件件文物的参观中仿佛重新回到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置身于那段艰辛曲折的历史,学生从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所做出的一系列救亡图存中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惊天动地的大抉择。在历史的“穿越”中,学生明白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重大历史命题。
用好“催化剂”——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价值观落地的必由之路
思政课的价值观培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思政课一定是有温度的课程,思政课的温度来自思政课的情感。思政课的情感表达需要思政教师的情怀,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一个情怀深的教师,便能通过真情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
在这一课的授课导入环节,“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的短视频让人心潮起伏。而教师的真挚表达可以使整个课堂热血沸腾。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教师深情地为学生朗读,学生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将自己对党的情感用心声和掌声进行了表达,这种情感,是油然而生的,学生也必然一生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思政课教师,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统一”,将情境、议题和情感三者有效融合,是落实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要求和体现。我们思政课教师在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抒发对党和国家的情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就一定能落地生根发芽,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结出美丽的时代之果。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知识,是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这正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因此,思政课要抓住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契机,走好“三条路”,发挥好思政课的独特育人功能。
善用“牵引器”——精准议题的提炼是价值观引领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还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议题式教学方法都是高中思政课的必然选择。好的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一节课的价值观走向,助推教学目标的完成。议题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但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来精准制订,才能发挥好议题的课堂引领作用。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制订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总议题,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情境设置了三个子议题: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为什么资本主义等其他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三个子议题的制订是在总议题的统领下完成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总议题的支撑点,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育好“芳草地”——合适情境的创设是价值观培育的必由之路
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情况,要将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借助情境来完成。从不同的视角看,能够为议题服务的情境具有多样性,类型具有相关性。历史事实、社会热点、人民生活等都可以成为教学情境。情境可以增加思政课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真实性。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中,要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教师选择的情境是带领学生云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馆。文物是活着的历史,学生从一件件文物的参观中仿佛重新回到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置身于那段艰辛曲折的历史,学生从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所做出的一系列救亡图存中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惊天动地的大抉择。在历史的“穿越”中,学生明白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重大历史命题。
用好“催化剂”——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价值观落地的必由之路
思政课的价值观培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思政课一定是有温度的课程,思政课的温度来自思政课的情感。思政课的情感表达需要思政教师的情怀,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一个情怀深的教师,便能通过真情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
在这一课的授课导入环节,“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的短视频让人心潮起伏。而教师的真挚表达可以使整个课堂热血沸腾。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教师深情地为学生朗读,学生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将自己对党的情感用心声和掌声进行了表达,这种情感,是油然而生的,学生也必然一生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思政课教师,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统一”,将情境、议题和情感三者有效融合,是落实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要求和体现。我们思政课教师在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抒发对党和国家的情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就一定能落地生根发芽,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结出美丽的时代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