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力”入手推进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

□董红芳

字数:2374 2024-01-07 版名:知行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利于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对一线老师来说,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本报编辑部结合以上问题向特级教师董红芳所带领的安康市第二中学的思政教师团队组约了文稿,让我们通过四位一线教师的文章管窥一二。

  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提升思政课的情感吸引力、认知说服力、课堂生命力、教学感染力,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实现二者的内在统一。
   融洽师生关系
  增强思政课的情感吸引力
  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动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以“情”动人。思政课教师政治上要可靠,要成为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政治清醒,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学生信赖可靠的政治引路人。事业上要用情,要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履职尽责,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做学生思想启蒙的引路人。专业上要用心,要不断提升善学、善思、善研、善教的能力,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渊博的学业知识,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以人格魅力浸润学生心灵,积极消除师生间的隔膜,帮助学生明智明德、健全人格,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注重正向激励,尊重全体学生,接纳包容学生,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要严格加以纠正,帮助学生正人格、修德行、勇攀登,做学生终身发展的引路人。
  注重资源利用
  增强思政课的认知说服力
  思政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用好各类资源,将价值观教育贯穿高中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引导他们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做到以“理”服人。一要用足教材文本资源。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门必修课程为重点,深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例如,《哲学与文化》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着重阐述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和要求,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实现人生价值”一课,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直面回答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正确标准、创造和实现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二是用活身边乡土资源。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及身边事例,能让理论知识变得鲜活和亲切。例如把安康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事例、被央视等官媒报道的我校“追车少年”的事例等带进课堂,用家乡事、身边事,厚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三是用好时事热点资源。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善于挖掘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例如用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取得的成就,探讨“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课的内容,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思政课的课堂生命力
  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打造充满活力和参与度的课堂环境,做到以“境”化人。一要创设情境为载体,调动学生在“境”中悟。要依据教材特点,选取不同情境素材,善于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要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在历史的高度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经济与社会》教学中要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故事,在现实维度上论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制度密码;在《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要讲好蕴含哲理的故事,在富有辩证逻辑的向度上提升学生的哲学思维。二要设置议题为纽带,引发学生在“议”中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案例情境,设置具有思辨性的议题,以及具有引导性、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议”中激活学生思维,在认知矛盾和价值冲突中,引导其实现价值认同。三要以开展活动为依托,激发学生在“行”中思。思政课教学要遵循“思行合一”的原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交流、讨论、辩论和角色扮演中,把具体情境与抽象知识连接起来,实现认知发展和素养培育。
   改善学习体验
  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
  价值观教育要遵循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特殊性,要符合心理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需通过丰富的教学感染力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做到以“美”育人。一要善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教师要善于用或幽默风趣、或富有激情、或充满情感的语言“粘”住学生,把课讲得有滋有味。二要注重技术赋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和沉浸感,把课讲得有声有色。三要注重实践助力,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持久深远。例如开展保护汉江的公益劳动,深化对劳动的认识,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磨炼意志品质,使学生掌握与劳动动机相符合的行为方式,让“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紧密联系,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境”化人、以“美”育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年学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