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策略探究

□毛 娟

字数:1531 2024-01-07 版名:教育理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养成阅读习惯的起步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阅读的总体要求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由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情志组成。只有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培养情志的阅读,才是有效的真阅读。
  而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现状是,从“教”的层面来看,教材编排合理、教学内容科学、环节完整、手段丰富。但从“学”的层面来观察,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由自主地由主体变成客体,非但失去自主性,其作为个体的独创性、想象力也大大缩减。所以,要改变目前阅读课的现状,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已迫在眉睫。
  一、提高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能力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根本
  小学阶段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社会关系简单,主要体现为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小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崇拜性。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非常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必须端正语文教师的教学态度,加强师德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其次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技能的培训。在夯实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教师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学,乃至信息技术等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使语文阅读课在讲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效地领悟和接受文本所承载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
   二、提高教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深刻领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做好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以积累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为主,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还不是重点。教师教学必须立足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现状,才能做到因“学”定教,因材施教,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真阅读。
  小学低年级学段应着眼于累积性阅读,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极强的特点,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基本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等。利用教材特点唤起学生主动阅读。高年级学段应注重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方法。作为训练的主要项目,使学生具有迅速而准确地理解一般文章的能力。理解性阅读阶段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默读和精读训练,在方法上给予指点,在步骤上给予引导,在思维上给予启发,使学生能按一定的目标达到理解。
   三、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情志是培养阅读素养的核心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中学生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教师和家长也要让学生自由地质疑并尝试自主解答。尤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强行灌输或者公布“唯一”正确答案,而要采用引导、激励、赞许等综合语言和情绪,感染学生主动阅读、乐于探讨。此外家长要尽量配合学校,将自觉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巩固和增强孩子自主阅读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的启蒙阶段,其阅读兴趣的引导可以使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活跃思维、拓展想象、启迪心智、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阅读,才是真正享受阅读。小学生通过阅读能感知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能领悟作品的精妙,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迪;能感染与激发小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从而培养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这一点,把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的目标贯穿在各个学段,落到实处,学生一定会提高阅读素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终身发展的关键起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和参与世界竞争的关键,这项迫在眉睫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