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码头
□冯 野
字数:1861
2024-01-03
版名:文苑
提起故乡开佛,首先想到的是码头。码头巍峨、秀美,如剪影、一枚邮票、一幅山水画或电影宣传海报。
码头是石板码头,最下面是渡口,铺的是条石,往石缝里灌水,总能抓出张钳舞爪的螃蟹。渡口有专人负责,摆渡由公社补助,南来北往,需赶场、送公粮的,背梨子李子及挑菜上街卖的,上山下乡找柴割草以及远近去佛来山烧香拜佛的,每逢场上街喝了“寡二两”到太阳下山偏偏倒倒需要回家的,都要在此过渡;而上水到县城长宁,下水到江安、宜宾、泸州的,也需在这里赶“机帆船”,每天各一班。夏天,全街娃儿下河游泳洗澡,听到“突突突”的“机帆船”来了,欢呼着要去冲浪,所以这里很热闹。暴雨后看涨水,更是惊心动魄,手心捏汗!满满一河水,如“黄河”,滔滔激流,马上要淹着对面黄桷树低垂的桠枝了!谷草冲下来了,还有木头,是哪家草房被冲散了啊?还有肥猪!惊恐而绝望地在水里挣扎;竹筏散了,“耙摊(即竹筏)冲下文昌宫”……要封渡了。你看渡船,挤了满满一船人,吃水那么低,要进水啦!不会沉吧?船公奋力竞渡,船箭一样倏忽滑到河下游很远的斜对岸。
码头在临街这边,坡势较陡,幽长的台阶,被中间的平台恰到好处地分隔成两架梯。平台往右分岔,窄窄的石板斜铺到河里的石墩,被称为“挑水码头”,是全街人的取水处,水挑至平台,正好歇歇脚。平台之上,有一棵不大不小的黄桷树,死不肯长,仿佛“大炼钢铁”后被遗弃的“铁疙瘩”。夏日的早晨,坐在水桶上歇脚,看到对面佛来山岈口涌出红彤彤的朝阳,不久便是万道金光;听到县广播站每天的开播乐曲《东方红》,累也心里美滋滋的。
码头的最高处,耸立着一棵枝繁叶茂要几个人才能合围的黄桷树,饱经风霜的样子,树龄少说也有几百年,巨臂柯枝仿佛撑天巨伞,蔽日遮天,像“迎客松”,形成码头一道巍然的风景。透过枝叶的空隙俯瞰,是一河碧水——那是清澈和缓的淯江河。河对岸也是石码头,不及这边一半高,上了码头,中间有块石碑,左右是两棵巨大的黄桷树,其后是一片开阔地——绿油油的希望的田野,再背后是茂竹修林、连绵耸峙的山丘,右面“寮鹰嘴”,左面“文昌宫”,中间的“溪沟头”,有白亮亮的瀑布,嘶嘶漱漱,匹挂岈口,远处背景是山,遍山梨树,是号称“峨眉之姊妹耳”的佛来山。山顶的西明禅寺,据说在最鼎盛的唐朝,僧人竟多达两三百人,系遐迩闻名的川南佛教名山。冬天,雪后看山,白头粉面,银妆素裹,仿佛“千树万树梨花开”;春看青草两岸绿,风物何处不江南!夏看上水船“攻滩”。岸上拉纤的一行人,围围腰、远远的拖着麻绳、唱吼着长声吆吆的“号子”,躬腰驼背,脚蹬肩扛,使着浑身力气。船尾,由须发花白的“舵爷”把舵,桅杆高举,猎猎风起,船帆满鼓,船过哗哗水响;秋看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火烧云变幻莫测,夕阳逐渐后退,河水波光粼粼,“半江瑟瑟半江红”,那种美哟,你会看得出神,痴迷忘归哦。
蔚为壮观的,就是那棵黄桷树,是故乡男女老少的共同记忆。春天,完全是鸟的乐园,叽叽喳喳,话最多,闹麻了的,是麻雀;卖弄歌喉,高声喧哗,婉转啼唱的,是画眉;“喳喳喳”的,应是喜鹊,有的说是乌鸦;老喊“儿姐,睡起;儿姐,睡起”的,究竟是什么鸟呢?还有暮春时节,一声紧胜一声的“弥贵阳,弥贵阳!”从远处的幽谷传来,莫非是催促农事的声声呼唤?最撩人的,是结黄桷苞的时候。风飒飒兮木叶下,黄桷树要换装了!光秃秃的桠枝上,黄桷苞很快由小变大,拇指大的黄桷苞酸酸涩涩的,好诱人啊!一桠桠的,对如饥似渴一脸菜色的玩童来说,让人口水直流!胆小的,拿竹竿绑上叉,掂起脚去打;胆大的,干脆脚蹬手攀,爬上树去摘,选大个儿的采。大的爬了,小的跟,大人看到吓一跳:这么高,掉下来咋得了!你问问街上的男娃,那树哪个没去爬过?但这么多年,居然就没一个掉下来。很快得到线报:树上发现野蜂窝!仿佛鬼子修的雕堡,这还得了?一定要将“据点”拔掉!最后商议,用“火攻”。结果可想而知了,被激怒的“牛角蜂”,追得一群小孩妈啊娘啊的遍街跑……几十年后的苞焉老者们,酒桌上仍然津津乐道。
白云苍狗,物是人非。如今再到故里,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场边修了桥,渡船就走进了历史。“挑水码头”更是早已不复存在,作为航运的“机帆船”停航已久,码头空空如也,不再有往日的光景。渡口两岸的黄桷树,已訇然倒塌,只剩下半腰平台上被砍后重长起来的黄桷树,默默旁观着几十年苍桑的过往。
意外的是政府竟重修了码头。用的仍有原来的石头,那风蚀的坑洼,透露出岁月的年轮,依稀有过去的痕迹,是怀旧还是在寻梦?这不像我们曾经熟悉的码头。我们的开佛码头,只鲜活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支离破碎的记忆里……
码头是石板码头,最下面是渡口,铺的是条石,往石缝里灌水,总能抓出张钳舞爪的螃蟹。渡口有专人负责,摆渡由公社补助,南来北往,需赶场、送公粮的,背梨子李子及挑菜上街卖的,上山下乡找柴割草以及远近去佛来山烧香拜佛的,每逢场上街喝了“寡二两”到太阳下山偏偏倒倒需要回家的,都要在此过渡;而上水到县城长宁,下水到江安、宜宾、泸州的,也需在这里赶“机帆船”,每天各一班。夏天,全街娃儿下河游泳洗澡,听到“突突突”的“机帆船”来了,欢呼着要去冲浪,所以这里很热闹。暴雨后看涨水,更是惊心动魄,手心捏汗!满满一河水,如“黄河”,滔滔激流,马上要淹着对面黄桷树低垂的桠枝了!谷草冲下来了,还有木头,是哪家草房被冲散了啊?还有肥猪!惊恐而绝望地在水里挣扎;竹筏散了,“耙摊(即竹筏)冲下文昌宫”……要封渡了。你看渡船,挤了满满一船人,吃水那么低,要进水啦!不会沉吧?船公奋力竞渡,船箭一样倏忽滑到河下游很远的斜对岸。
码头在临街这边,坡势较陡,幽长的台阶,被中间的平台恰到好处地分隔成两架梯。平台往右分岔,窄窄的石板斜铺到河里的石墩,被称为“挑水码头”,是全街人的取水处,水挑至平台,正好歇歇脚。平台之上,有一棵不大不小的黄桷树,死不肯长,仿佛“大炼钢铁”后被遗弃的“铁疙瘩”。夏日的早晨,坐在水桶上歇脚,看到对面佛来山岈口涌出红彤彤的朝阳,不久便是万道金光;听到县广播站每天的开播乐曲《东方红》,累也心里美滋滋的。
码头的最高处,耸立着一棵枝繁叶茂要几个人才能合围的黄桷树,饱经风霜的样子,树龄少说也有几百年,巨臂柯枝仿佛撑天巨伞,蔽日遮天,像“迎客松”,形成码头一道巍然的风景。透过枝叶的空隙俯瞰,是一河碧水——那是清澈和缓的淯江河。河对岸也是石码头,不及这边一半高,上了码头,中间有块石碑,左右是两棵巨大的黄桷树,其后是一片开阔地——绿油油的希望的田野,再背后是茂竹修林、连绵耸峙的山丘,右面“寮鹰嘴”,左面“文昌宫”,中间的“溪沟头”,有白亮亮的瀑布,嘶嘶漱漱,匹挂岈口,远处背景是山,遍山梨树,是号称“峨眉之姊妹耳”的佛来山。山顶的西明禅寺,据说在最鼎盛的唐朝,僧人竟多达两三百人,系遐迩闻名的川南佛教名山。冬天,雪后看山,白头粉面,银妆素裹,仿佛“千树万树梨花开”;春看青草两岸绿,风物何处不江南!夏看上水船“攻滩”。岸上拉纤的一行人,围围腰、远远的拖着麻绳、唱吼着长声吆吆的“号子”,躬腰驼背,脚蹬肩扛,使着浑身力气。船尾,由须发花白的“舵爷”把舵,桅杆高举,猎猎风起,船帆满鼓,船过哗哗水响;秋看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火烧云变幻莫测,夕阳逐渐后退,河水波光粼粼,“半江瑟瑟半江红”,那种美哟,你会看得出神,痴迷忘归哦。
蔚为壮观的,就是那棵黄桷树,是故乡男女老少的共同记忆。春天,完全是鸟的乐园,叽叽喳喳,话最多,闹麻了的,是麻雀;卖弄歌喉,高声喧哗,婉转啼唱的,是画眉;“喳喳喳”的,应是喜鹊,有的说是乌鸦;老喊“儿姐,睡起;儿姐,睡起”的,究竟是什么鸟呢?还有暮春时节,一声紧胜一声的“弥贵阳,弥贵阳!”从远处的幽谷传来,莫非是催促农事的声声呼唤?最撩人的,是结黄桷苞的时候。风飒飒兮木叶下,黄桷树要换装了!光秃秃的桠枝上,黄桷苞很快由小变大,拇指大的黄桷苞酸酸涩涩的,好诱人啊!一桠桠的,对如饥似渴一脸菜色的玩童来说,让人口水直流!胆小的,拿竹竿绑上叉,掂起脚去打;胆大的,干脆脚蹬手攀,爬上树去摘,选大个儿的采。大的爬了,小的跟,大人看到吓一跳:这么高,掉下来咋得了!你问问街上的男娃,那树哪个没去爬过?但这么多年,居然就没一个掉下来。很快得到线报:树上发现野蜂窝!仿佛鬼子修的雕堡,这还得了?一定要将“据点”拔掉!最后商议,用“火攻”。结果可想而知了,被激怒的“牛角蜂”,追得一群小孩妈啊娘啊的遍街跑……几十年后的苞焉老者们,酒桌上仍然津津乐道。
白云苍狗,物是人非。如今再到故里,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场边修了桥,渡船就走进了历史。“挑水码头”更是早已不复存在,作为航运的“机帆船”停航已久,码头空空如也,不再有往日的光景。渡口两岸的黄桷树,已訇然倒塌,只剩下半腰平台上被砍后重长起来的黄桷树,默默旁观着几十年苍桑的过往。
意外的是政府竟重修了码头。用的仍有原来的石头,那风蚀的坑洼,透露出岁月的年轮,依稀有过去的痕迹,是怀旧还是在寻梦?这不像我们曾经熟悉的码头。我们的开佛码头,只鲜活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支离破碎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