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究

□薛睿芳

字数:1572 2023-12-31 版名:知行
  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发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中小学生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开展实践活动?让活动真正促进学生成长呢?寻找课程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流程是我研究落实实践活动的重要突破口。在充分理解课程理念、特点的基础上,我深入研究,摸索提炼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施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一种探究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一项活动一般分为三课时完成,其中第一、第三课时以课堂教学形式呈现,第二课时以课外实践形式呈现。三个课时即为三个阶段,具体任务、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探究主题、制订方案
  每项活动的开展准备阶段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就是要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这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课时,在课堂中完成。主要有以下教学环节:
  1.主动探究,提出问题。教材中的每一项活动都以大主题形式出现,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大主题背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走进社区”这一主题,走进社区干什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大主题中寻找实施性强的小主题,通过平时对居住小区的观察,小区中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会提出“楼道里贴满了小广告;卫生保持差、不注重环保;浪费水电”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基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所以很容易提出。
  2.互动研讨,提炼主题。问题并不等于主题,这一环节的难点就是如何把口语化的问题提炼成研究主题。首先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归类梳理,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将语言精练化,再转化为活动主题。如“小区内卫生保持差、不注重环保”这一问题,先要和学生商量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学生们想用宣传环保知识的方式,那就引导他们开展“制作环保宣传单——环保进社区”活动。
  3.交流研讨,完善方案。制订完善的活动方案是这一教学阶段的重点,在制订方案时要细,选择有效的活动方法,并对活动时间安排、组内人员分工、活动地点、方式都要细致明确。为了保证方案有效开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本次活动设计更翔实、有效的表册。
  第二阶段:自主参与、快乐实践
  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将在课后完成,需要一到两周时间。这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案和小伙伴们一同去实践。如“趣味运动会”他们可以搜索资料、调查访问,研究有趣的运动项目;如“零食与健康”他们可以根据第一阶段的内容走进小卖部,对商品进行调查;可以走访健康老师;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这一阶段的难点在于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梳理、提炼,因此老师要适时进行督促,并予以指导,为了保证活动效果,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家长、其他学科老师作为活动指导老师,让学生给指导老师发聘书,让所聘老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引导、监管和协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
  第三阶段:展示汇报、综合评价
  这一阶段在课堂中完成,需要一到两课时。在展示过程中一定要让每个小组进行充分展示,不仅要展示活动的成果,也要将过程中的方法与亮点梳理出来,让学生们从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展示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是制作PPT,可以设计小报,可以拍照、录制视频,可以编排课本剧,还可以呈现手工作品……把展示的舞台交给学生,学生会创造惊喜。
  展示结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评价,评价要多元化,要自评、组员互评、小组间互评及师评相结合,老师的评价一定要关注到过程、方法、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给学生全面的引导,从而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三段式”教学模式是多年课堂实践的经验提炼,它让我的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惊喜,充满感动,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不断摸索,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