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教师数字素养”的盖头

□邓文敏

字数:2601 2023-12-31 版名:理论
  数字未来“扑面而来”,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023年ChatGPT推动了数字素养的热度,数字素养成为当下各地强化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笔者所在县区学校也纷纷吹响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号角: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评估、验收;举办教师数字素养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沉浸式”体验数字教育资源带来的“红利”,让师生幸福感提档升级。
  数字素养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呢?教师数字素养包括哪些方面?让我们一起掀起“教师数字素养”的盖头。
  简单来说,数字素养就是我们在数字环境中安全、有效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能力。包括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些技术访问、管理、整合、评估、创造和传递信息。数字素养并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技能,还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数据理解、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在数字环境中作出伦理决策。
  那么,数字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呢?首先是我们的基础技能,比如使用电脑和其他数字设备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其次是信息素养,也就是如何有效地作出评估、使用和管理信息。比如在网络上辨别真实信息和假新闻,使用搜索引擎以及数据的整理和筛选等。再者还有面对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解读、分析和评价的媒体素养,涉及如何理解图像、视频和声音内容背后的含义和目的。此外,还有通信素养,要求具备在数字环境中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使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视频会议等工具进行信息的发布、分享和讨论。安全素养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如何保护设备和个人信息,以及数据隐私识别和防范网络攻击、网络欺诈和其他数字安全风险。还有道德素养、学习和认知能力、社交和情感素养、文化素养等,这些都是数字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数字素养并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操作能力,更是关于我们如何批判性思考和理解数字环境,并作出明确决策的能力。因此,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素质素养,帮助他们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放眼国际,英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家20世纪末就开展了相关研究,并相继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指导纲要和各种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数字知识、数字能力、数字道德伦理等,大多聚焦于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等场景。目前,这些国家在教师数字素养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中国教师数字素养教学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从2004年到2018年,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从强调教师应具备使用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到强调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再到重视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2022年11月30日,《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正式发布,从注重信息素养转变为强调和聚焦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信息素养在数字时代下的延伸和变迁,相对而言,更关注对数字的处理和评价,以及对知识的共享、数字文化的交流。数字化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谓教师的数字素养?标准指出: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其中包含的“数字技术资源”概念,指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的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智慧教育平台、智能分析评价工具、智能教室等数字教育产品的统称。简单来讲,数字技术资源泛指一切在数字教学中应用到的各种网络、平台以及信息化手段、工具。
  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包括五个一级维度,13个二级维度和33个三级维度。五个一级维度分别是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数字专业发展。
  作为数字社会的公民之一,从普通身份而言,教师应具有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适应各种不同教学场景,比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校共育等。每个场景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挑战,驾驭这些场景需要具备比普通公民身份更高的数字素养。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教师更应当推动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促进自身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五个指标缺一不可,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
   1.数字化意识。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数字化相关教学活动在教师头脑中的能动反应,包括数字化认识、数字化意愿、数字化意志。
  2.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包括数字技术知识和数字技术技能2个二级维度。掌握一定的数字素养、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基础。
  3.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应用,通俗来讲就是教师用数字技术来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学业评价,最终达成协同育人,是数字素养中与教师教学最密切相关的一个环节。
   4.数字社会责任。是教师在数字化时代中,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履行社会职责,推动教育发展和进步的一种责任,强调教师在数字化活动中的法治道德规范和数字安全保护。
  5.数字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手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一个只会用算盘的教师很难培养出会用互联网的学生,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师如何沉着应对并破茧成蝶?首先,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的身份需要发生改变。各地教育教研机构都相继开展了多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青年教师们已具备相当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无需焦虑自己的学习力赶不上技术更替。与时俱进,掌握数字素养的必备技能,弥合数字鸿沟,但也不能“狗熊掰棒子”。其次,关注学生发展,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最后,利用各种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新一代数字技术搭建的智慧教学空间……提供了海量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借助这些课程资源,有效缓解了农村偏远学校师资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教育的未来,从教育技术能力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不变的是我们作为教师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心态,保持开放的胸怀和对技术发展的关注。让我们掀开数字素养的“盖头”,在不断的尝试中丰盈羽翼,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