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课堂是趋势,但AI不是“万能钥匙”

□吴维煊

字数:1134 2023-12-27 版名:声音
  近日,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依托省级智能化校园示范校的数据设施,在高校专家团队的支持下,以两个年级为试点,开展了3年相关研究,让AI进课堂,协助老师做教学行为分析,老师根据AI给出的提示,适时调整教学策略。(12月19日《楚天都市报》)

  媒体报道显示,AI的数据来源是教室里安装的摄像头,根据摄像头记下的老师的讲授、提问、走动、板书等行为,以及学生的听讲、书写、起立、举手、阅读、趴桌等行为数据,后台形成了学生参与度、课堂活跃度、师生互动数据等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如果老师讲得多,系统就会判定这节课为讲授型,练得多就是练习型,对话多的就是对话型,比较中庸的就是混合型。老师再根据AI给出的判断,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
  有了AI的辅助,的确能够让课堂丰富起来,例如,有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不一定能很好地把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很容易出现讲着讲着就收不住这种情况。当讲授时间超出学生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授课环节,学生听课的效率就会降低。有了AI,它会及时告知教师当下的课属于“讲授型”,教师根据提示就可以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讨论、阅读、自习等。在AI的辅助下,课堂在不同的形式下相互转换,学生的思维也能随之转换,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再比如,在体育课及学生运动时使用AI,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上体育课时,每名学生都佩戴手环,学生的训练数据和心率都时时呈现在大屏上,体育老师根据数据能够判断出哪些学生心率过高需要休息,哪些学生还需进一步加大运动量。有了AI,体育老师能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运动计划。
  但是,课堂教学是复杂的。有的课即使教师满堂灌地讲,例如,教师利用课堂进行科普讲座,AI肯定会给出“讲授型”的判断,这样的课虽然老师讲得多,但都讲到了点子上,直到下课学生可能还没听过瘾。有的课即使老师没讲几句话,满堂课都是学生在操作、讨论或练习,AI的判断是“练习型”,但只要“练”得恰到好处,教师根本无需在意AI给出的判断。
  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不可逆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也应了解及适当应用AI。有问题找AI,用AI辅助教学,是必然趋势。但是,AI不是万能的,对AI的应用也不能一刀切。
  有了AI,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无需进课堂就能根据后台数据清楚地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例如,某个班级学生秩序有点乱、某教师授课活跃度不高等。针对这些数据反馈,教学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如果过于依赖AI数据,就会不明就里对数据反馈进行通报,这样做会挫伤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是教学管理不专业的表现形式。
  数据毕竟只是数据,AI不是万能钥匙,AI存在的意义是为教学提供辅助。所以,要认清AI对教育教学的利与弊,不要将AI作为管理的手段,不要让教师对AI产生依赖,哪些课程或活动需要使用AI?如何使用AI?还需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