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业

□贺沛

字数:1375 2023-12-27 版名:成长
  前段时间,女儿的学校将要举办科幻画创作比赛,她想要创作一幅关于核污染水处理的主题画,创意源于大家共同关注的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关于如何构图,我们起了争执。在指导女儿创作中,我首先告诉她在8K纸上如何构图更合理,听后,她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她的设计方案,她的设计方案在我这个教师看来,不是很完美,甚至有点不合常规。对于我的修改建议,女儿显得很不情愿,最后她直接质问:“妈妈!这是‘我’的作业还是‘你’的作业?为什么你总希望我的作业很完美呢?”听到这些,我瞬间愣住并陷入深思:我们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业?
  现如今,“双减”政策下,各中小学注重优化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趣味性作业、分层性作业、层次性作业、针对性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创新作业评价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评出优秀作业,通常会通过优秀作业展、学生作品集以及学校公众号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家长展示,这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孩子们做作业的积极性。然而,在欣赏这些优秀作业的同时,我常常会感叹,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将作业完成得如此优秀,如此完美,书写工整美观,卷面干净整洁,配图精美形象,表达流畅生动……“放养”式长大的我们当年的水平真和现在的孩子们相差甚远,自愧不如。当然,这些优秀作业的背后,是孩子们认真专注的学习态度,也是学校和家庭双向奔赴的结果。但我们也发现,在这些“优秀作业”“完美作业”中,不乏一些“家长”的作业,家长的思维、家长的设计,甚至家长的代劳痕迹。这种过多的帮助、过度的指导,让“孩子”的作业失去了本真,限制了孩子思考的空间,扼杀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失去作业的初衷和目的。
  孩子的成长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不完美的过程,孩子正是在每一个不完美中成长。新的教育改革,提倡关注孩子成长过程。我们家长该如何做,如何调整对孩子的辅导方式?
  《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故事告诉我们:慢下来!根据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让孩子自己慢慢地成长,不恐慌,不急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感受他们的成长。作为家长,重视教育很重要,掌握教育方法更重要。
  最近,女儿做作业时,我充当的是陪伴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当然,女儿的“优秀作业”也没有以前那么频繁,因为上面有错误,有反复擦拭的痕迹。但我惊喜地发现,她为了完成一个天气统计表,会留心每天的天气情况,并坚持在日历上记录;为了制作一个手工,会自己在网上查找教程,在家寻找制作材料。上周末,她开心地拿着作文本跑来告诉我:“妈妈,你看我的作文,这次得了A+!而且我现在写作文简直是文如泉涌,不知不觉就能写一页半,刚开学那会儿我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我看了看老师的作文评语:“在你的笔下,童话故事绘声绘色,想象丰富,从故事的结尾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是经过你精心构思的,可谓独具匠心。”作文里有两个错别字,我想想,有什么关系呢!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出现错别字不是很正常吗?这才是“孩子”的作业,有了这两个大大的叉号,她是不是印象更深刻呢!现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真正的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要到位而不越位。孩子的学习,孩子是主体。家长的责任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帮助点拨,让孩子在学习中慢慢去思考、去设计、去观察、去发现、去实践、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