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半节课画图, 到底是不是好课?

□何 捷

字数:2341 2023-12-24 版名:知行

  如果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花大半节课绘制一幅图。绘制的过程看起来也是精心组织的,分为各个小组进行合作。之后,各组汇报合作的结果,整节课展示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成果表现上看,学生绘制的图,好看;学生汇报时,侃侃而谈。
  上文说的课例是真实的,我在现场听课,教师执教的是统编六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许多看课的同行都给予了高度认可,大家似乎对这样的“绘图”“合作”“学生抢话筒介绍”的形式毫无防御力,无节制地使用溢美之词进行赞赏。而我则发出提醒:评价一节课,绝不能看形式,应该重实质。
  什么是评课中应该关注的实质呢?如果,一节课执教后,能达成既定的目标;教师根据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学生能在学习后抵达目标,这就是一节好课。否则,形式再多样,学生再活泼,也无法评估为优秀。为科学评价这节课,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首先,优先理解学习目标。
  此课是六年级的策略单元,学习目标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读这一目标可知,教学前就需明确“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教学中要思考的是“为达目的,该如何做”;教学执行应表现为:为抵达目标,主动调整、调用、组合、筛选,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达成目标。以上就是评估这节课的关键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教科书编撰的体例。本课在单元中是第三篇,也是“略读”课文。教科书编者照例在课题之下,编写了导读提示,明确出示了两个学习任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显然,之前看到的“半节课在画图”,学生画的就是一日游的线路图,看起来的确是在完成任务1。而且,由学生自己画,体现了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特征”。但这还不够,这些行为是否必要,需要继续思考。
  其次,明确学习内容,确定评价方案。
  理解了目标之后,我们可确定,执教《故宫博物院》,至少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阅读方法的评价”;第二方面是“关于教学内容的评价”。这就等于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根据内容,确定了评价方案。具体阐述如下:
  1.如何读?
  完成学习目标,课堂上的读书学习须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为“宏观”,即整体阅读本课的4个材料。本课由4个阅读材料编撰而成,在学习之初,须让学生整体阅读4个材料,知道材料中都写了些什么。读后可知,4个材料中的内容分别是:材料1,对故宫景点的整体介绍;材料2,讲述一段奇闻故事,原来太和门是被焚毁和重建的,在初次重建时,居然是“纸糊”的;材料3,是一个告示,告知所有游客,故宫自2011年7月2日起,确定从南向北的单线参观路线;材料4,提供故宫的平面图,鸟瞰整个故宫能发现它的中正布局。
  整体了解,有助于接下来在抵达目标时,精准选择方法,调取不同的材料,抵达目标。
  第二层面为“微观”,即根据目标选择内容,进行“有区分的阅读”。以导读提示的第2个学习任务为例,学生要为家人作讲解,阅读的方法就可以是“精选材料,进行精读”。选择材料2进行精读,之后为家人介绍“太和门”就能抵达目标,完成任务2的学习。
  完成第1个任务,读的方法有变化。此任务的完成,很容易产生一种“去绘制导游图”的错觉。实际上,这是语文课,应该从“读书”这一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浏览全文,提取信息。浏览材料1,掌握故宫到底有多少个景点,提取景点关键词。
  步骤2:对比阅读,确定重点。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作者在详略上的写作差别。如,用了多个自然段来写太和殿,可见太和殿以及与太和殿齐名的“三大殿”是游览时的重点景区。此时,可以确定太和殿为一日游的第一景区。文中还花了很多笔墨描写“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可见“后三宫”也可以确定为一日游中的第二景区。同时,由于“御花园”的位置特殊,是由南向北游览时,出故宫的必经之处,因此“御花园”也可以确认为一日游的第三个景点。
  步骤3:浏览材料,继续提取。通过关注材料3,确定“由南向北”的游览顺序。同时直接在材料4上,按照这一顺序,对平面图进行批注,锁定一日游从“午门”进,再由“神武门”出,完成一日游的基本线路设定。在平面图上继续作批注,圈画出“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完成一日游的线路图设计。
  请注意课文中已经提供了平面图,不需要学生现场绘制。虽然绘制的线路图有手绘的动漫色彩,有个性化特征。但和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无关,属于“不必要完成的任务”。至此,花大量时间绘图,到底算不算好课,答案已经浮出水面了。
  2.怎样评?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还可以注重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
  要素1:达标的效果。能够完成两个学习任务,且属于经由对材料的阅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完成的,那么评估就应该为优秀。这是评估此课的前提。
  要素2:过程的充分。本课是策略学习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参与,就是评估要点。充分参与表现为:能选取适当的阅读方法。能够注重各种方法的组合加工。能在使用中展示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如果能,则为优秀。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在策略单元学习中,对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的熟练度、准确度等,理应成为评估重点。
  要素3:认知的发展。本课是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评估还应关注在之前所学的《竹节人》一课中,是否有对“根据阅读目的,选用阅读方法”的策略有所了解。在《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学习中,是否对这一策略进行强化练习。在这一课学习中,是否能主动运用阅读策略,实现更为主动的学习。策略应用的水平,对策略的认知发展,则是本课评估的特殊性。
  评估一节课的优劣,不能停留于形式。特别是新课改时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纷至沓来,还有最时髦的任务单、学习单、评价单等充斥着课堂。一线教师不要被乱象迷了双眼。牢牢锁定目标,才能够看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