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合育铸魂 砥砺前行育人

□刘关军 吕鑫磊

字数:1891 2023-12-24 版名:知行

 
 近年来,湖北省松滋市昌荣小学以打造“学在昌荣”品牌为目标,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抓手,着眼学生成长需求,着力回应社会关切,全面实施“三千家长进课堂,重新学习做父母”家教提升工程,全力建设“新时代新父母学校”,全场域寻找家校社融合新常态,以“家校社新关系”,创造“学校新生活”,成就“未来新学校”,走出一条依靠家校社共育,促“双减”落地落实的“昌荣路径”。
  一、强化价值认同,推动“三方合育”靶向发力
  坚持理念引领。借助“城区学校大思政课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大力倡导“养育‘活泼泼’儿童品格,锤炼‘乐滋滋’教师队伍,引领‘暖融融’家长团队”办学理念,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思想,系统性破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理性。
  坚持标准先行。修订并完善《最美昌荣家长养成指南》《家务劳动日活动指南》《好家风养成指南》,将“双减”内容纳入家长职责清单,让“唤醒家庭、唤醒父母比唤醒孩子更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榜样示范。深入实施“新父母成长行动计划”,在学校官微开辟“家教专栏”,在《昌荣报》开辟“最美父母说”专栏,开展“老师来到我家里”征文、“年度新父母人物评比”等活动,引导家长积极践行“爱要大声音说出来”“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陪伴”等习惯,让家长成为“编外教师”,由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同盟者,由教育的参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教育的评论者变为支持者。
  二、强化减负提质,推动“三方合育”精准用力
  提升家校信任。学校坚持通过主题培训、梯度培养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上提质,聚焦“生本问学”课堂架构,探索课堂教学策略,保持家校紧密沟通;在“减负”增效上出招,建好“昌荣少儿学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严控作业总量等一系列举措让家长放心。用好集体教育契机,树立学术表达形象;用好个别辅导契机,树立学科专业形象;用好关键事件契机,树立用心服务形象,让家长坚定信心。
  赋能家长成长。全面推进“减负提质”行动,落实作业管理有关规定,切实改变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陪伴作业”等现象;引导家长支持“五项管理”各项举措,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成立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团队,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服务和建设,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生活,理解教师工作的繁杂,不断提升家长在合作中的责任感与获得感,赢得家庭与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同与支持。
  建设共育团队。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载体,大力倡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专家团队、种子教师、“家长义工”三支队伍,借助“百名教师访万家”“好父母大讲堂”等活动,大力宣讲“双减”政策,给家长和孩子心理减负,同时深入摸排家长面临的真问题、真困难,及时疏导解决,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智慧评价。
  三、强化亲子互动,推动“三方合育”提升效力
  仪式化设计家庭生活。以“更有仪式感、更具生活化、更显人情味”为导向,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共读”“体育运动”“家庭旅行”“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等“高质量亲子陪伴”项目,不断提升日常生活的体验度、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人文化营造家庭氛围。出台《“最美昌荣家长”评选细则》,让家长“看见”自身责任,让家长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从而与学校相向而行、步调一致,让家庭更像家庭,让家教回归生活。按照“四有”(有家庭小书房、有共同遵守的家规家训、有绿化小阳台、有暖心留言板)思路,强化家庭物型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成长空间和环境。
  个性化提供家庭指导。实施跨省家长会,营造留守儿童与父母“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群体,建立“N+1”帮扶机制,组织“教师全员家访”活动,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议”“一家一课程”等活动,面对面解决孩子成长困惑,实打实提升父母家教理念。
  四、强化资源整合,推动“三方合育”形成合力
  构建“一盘棋”推进机制。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齐抓共管、协同运行的多层级家校管理共同体,出台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职权和运行规则,清晰家校双方责任,重建家校共育信念系统。量身定制“家校共育活动流程图”,修订并完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起始年级家长培训制度》,每学期组织“家长进三堂”活动,形成家校社联动机制。
  健全“一张网”共享平台。按照“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要求,绘制“家庭教育资源地图”,加强与“严昌荣烈士陵园”、消防中队、“九号宇宙”、洈水研学旅行基地、“可靠树”心理咨询会所等共建基地的紧密联系,邀请共建单位来学校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家长“点菜”,学校“买单”,实施菜单式家长培训,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