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探析

□窦春艳

字数:3079 2023-12-17 版名:教育理论
  学校是创造精神生命的载体。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创设一种能够充分尊重、完全适合学生生命发展和创造的教育。小学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也是学生为自身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小学是学生意识和思维都比较活跃的阶段,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更新,应该采用具有时代特征、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传递方式。
  改变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教学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愈显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更是信息智能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冲击和新需求。我们一线教师都知道越到高年级,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况?反思我们的教育,一是我们的教育理念问题。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过度讲解,使得学生处于配角的地位,学生哪有锻炼的机会。二是一些学校还是推行唯分数论的绩效评价机制,也使得教师积重难返。因此,2022年版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做新时代学习型教师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仅有一桶水够吗?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认知水平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我们要做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而这些自来水从哪里来呢?简言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树立终身学习观。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前提是我们自身要博古通今了解数学文化才有足够的学识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以我们的精神去感染学生的精神,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是教与思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不断了解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化特征和课程内容,学习广博的数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做到了解数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知晓数学的发展方向,让知识全面化、系统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从而做到让数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就像陈凤伟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她提到:《用字母表示数》其实在一二年级已经接触到了,但学生们不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真正含义,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很系统,但在本节课只体现三种情况,数、数量、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到初高中更深层次的学习,还会有更多表示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用自己的知识高度去引领学生的思维高度。
  依托教材运用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的深度源于学生的质疑,课堂是学生乐学、善思、质疑、创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它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独到见解充分展现出来,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功夫下到每一个细节上,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进一步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把探索、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怎样去把握每一个细节,调动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设定目标激发思维能力。
  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教得明白”,每一节课我们都要清楚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把自己的思路先弄清楚,一定要做到“自清”。就像罗鸣亮老师所讲的《真分数与假分数》,抛出问题:为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假分数假在哪里,它与真分数有什么本质区别?学生们带着疑问开始了思维,开始了探索。整个过程老师都在不断地引导学生突破思维,使学生最终突破了本课难点:假分数就是比1大或等于1的数,所以它比真分数来说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创设生动和谐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思考。我们可以以刘德武老师所教《相等与不相等》为例,他带领着学生去对比数字之间相等与不相等,算式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图形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钟表盘上的相等关系,事物之间的等量代换关系,等等。通过很多不同的事例不断引领学生思考,提升思维能力。这种在情境中形成的能力,就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了教与学,学与做,做与用的有效衔接,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3.开展活动深化思维能力。
  开展丰富开放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将自己收集和统计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前往户外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调查本校师生的性别比例,又或者可以调查本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并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完成折线统计图。通过开展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积累了有用的学习和探究经验,这对日后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户外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再如朱国荣老师的《抽屉原理》,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抽屉,抽屉原理与抽屉有关系吗?抽屉里可以放什么、怎么放,放东西的时候会出现哪些情况,哪种情况是最佳选择……并让学生明白这里的抽屉代表的是什么,抽屉里放的东西又代表的是什么,教师通过不断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抽屉原理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向更深更远更广的方向思考。
  4.设计练习巩固思维能力。
  设计多样性、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巩固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所以给了学生无限发挥能力的空间与时间,以充分巩固提升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实践
  促进学生积极创新
  数学知识蕴含很多规律的同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如果让学生单纯地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没有办法完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以课本知识为载体,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相结合,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延伸数学知识,夯实“三个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以《百分数》教学为例,在学习百分数中的折扣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商场购物场景。商场中存在很多的打折商品,每个商品上面都清晰标有商品的折扣,这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看商品上有个牌子,牌子上面写着打九折,那么什么是打九折呢?”然后,老师根据这个问题来揭示本章节的课题内容——折扣。在讲解完折扣这个概念之后,老师可以与学生合作还原教学情境。其中,老师扮演销售员,一名学生扮演顾客,然后根据折扣这个数学概念进行一系列的价格讨论。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中,并对折扣这个数学概念有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思维一直处于运转的过程,并在不断的交流和互动中提升了自身的应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总之,创新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突破学科思维,在实践中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本原有资源挖掘趣味性,进行学科深度融合,夯实“三个课堂”,真正提高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慧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