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要强化“一线思维”

何春奎

字数:1192 2023-12-17 版名:理论
  
  “这项工作行政会已经安排了”“这项任务教导主任办得差不多了”……近期教育督导中,常听到这样的说辞,听起来信誓旦旦,似乎一切都运转得很好。但当逐项核实或现场核验时,才发现有些工作布置了但未落实到位,有些马上就能办好的事情还在“空转”。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学校管理也不例外。校长等学校管理者就是“穿针引线”的人,“穿”得如何,“引”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教育政策在学校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但一些校长简单地认为学校管理就是统筹谋划、安排布置,至于落实与否,问题有无,成效如何,少有过问或未及时跟踪。管理高高在上,导致工作华而不实。
  作为教育管理最末级、最直接的单位,校长在学校管理上应强化“一线思维”。
   做师生行为的生动示范。管理,既要排兵布阵,也要身临一线,确保高效运转,不务虚功。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校长,常常深入不同班级,与值日学生一道,分担劳动任务。在他的带领下,平时没有打扫到位的角落清理干净了,学生干得也更认真了,班主任的在场意识更强了,校园始终保持着新面貌,师生始终焕发着新气象,很多学生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劳动校长”。这种示范,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管理,而且是更高明、导之有向的管理。有人说,校长不一定“冲在一线”,但要身在一线,既要时时刻刻看到每一个师生,传递温暖和力量,也要时时刻刻让师生看得见,成为校园里的“一道光”。
   将专业的“井”挖得更深。校长大多是教学一线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育人提质的主阵地,作为“教而优则仕”的校长,自然比旁人更懂这个道理。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要努力成为教育教学业务的权威和标杆,这样在教学管理上才有更多话语权和良策实招。不少优秀教师担任校长后,选择继续站在讲台上,放大自己的专业角色,努力将专业的“井”挖得更深些,最大化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价值,带领教学团队走得更深更远。这种“挖井”精神,不仅是一种专业成长,还是一种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校长在一线教学中,增进对师生的了解、课堂的了解、学科的了解,将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更多一线的参考和依据。
   在一线寻找管理的根。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校长必须下沉一线,在师生沟通上下功夫、花力气、做文章,真正寻找到学校管理的根。武汉市汉阳区楚才小学校长韦莉扎根教育第一线,开设“校长信箱”,用书信的方式坚持跟学生交流。她认为“育人,如果不能面对面,如何才能心连心?”作为校长,要坚持育人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深入日常管理,深入课堂一线,深入活动现场,主动走进教室、教师办公室、食堂、运动场、劳动现场,在一切有师生活动的空间,在一切开展教书育人的场所,与师生多交流,及时掌握信息,了解真实情况,获得真实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为改进管理方法、进行规划决策积累第一手素材。这种勤勉作风,务实方法,才能“穿好针”“引好线”,真正落实管理目标,达成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