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书香米”

□邓翠群

字数:1347 2023-12-13 版名:文苑
  国庆前夕,收到文友从广州市花都区寄来的一袋大米。
  他说:“这是有故事的大米,与你有缘。”
  此话何解?
  今年三月,我应邀参加“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作家采风走进鳌头”活动。鳌头是广州市从化区的一个镇,毗邻花都区。在活动过程中,一个身材中等、圆头圆脑、皮肤微黑的青年热情地为我们拍照。他浑身充满阳刚之气,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看上去有点像外国人。活动主持人介绍说,他是广州市花都区“24小时书店”的负责人江永强。
  当日采风活动的其中一个站点是从化香米产业园中塘基地试验田。刚巧碰到这里举行“2023年广东省早造水稻机插秧技能大比武”。广袤的田野上,有些田块刚插下秧苗,嫩绿嫩绿的,像刚出生的婴儿;更多的田块,处于翻耕过后待插秧的状态。一台台插秧机排列成行,整装待发。稻田四周,彩旗猎猎。采风团成员坐上插秧机,有的做开机动作,有的手捧秧苗,轮流让他拍照。他像个专业的摄影师,拍照之余还不忘开个玩笑。
  采风活动结束后,他在朋友圈发了活动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他手捧秧苗站在书店前面的;之后他不时在朋友圈发出带学生到田里体验农耕活动或在田里劳作的图片,我以为他是为书店吸引人气而搞的“噱头”,没往其他方面想。
  他说的与我有缘莫非是指那次采风活动?
  他禁不住我的刨根问底,才告诉我他的经历。
  他是花都区花山镇小布村人,八零后。从小喜欢看书,梦想是开一家书店,读大学时他修读中文专业,在书店做过兼职,毕业后在媒体和文化类企业工作过,这些经历为他开书店奠定了一定基础。2017年,“24小时书店”开张,由他妻子管理;2020年,他辞职返乡,全职打理书店。书店里,书柜橱窗和放置饮料的冷藏柜全天候对顾客开放,由顾客自选并付钱。书店除了卖书,还供读者尤其是学生阅读、做作业,成了一个汇聚人气的公共文化空间。慢慢地,书店和周边的村民建立起信任,树立了品牌。
  他知道光有情怀没有营收,书店难以长久。于是,他建立线上社群,交由专人运营,由团队在群上荐书,为家长推荐课外读物。通过社群“引流裂变”,书店的名气逐渐提高。之后开始承接企事业单位的公益文化项目,提供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如在乡村举办田间读书会,并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展销的地方,等等,由此探索出“书店+文化+农业”的复合经营模式。
  他在花东镇水口营村租了6亩地作为“24小时书店”农场。农场里,种有蔬菜、水稻等作物,让来自城市的家庭认租。租地人可以自己打理和收获庄稼,从中体验农事研学活动。这一做法,吸引了几十户参加。不仅如此,他还把花东镇莘田村115亩撂荒地的复垦工作接了过来,开展农田认领业务,按适合的价格,由城市消费者认领。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按照优质丝苗米的标准,打造高端产品。他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回书店搞公益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我明白了,他发在朋友圈中头戴草帽走在田间的图片不是作秀。他觉得自己的骨子里仍然是个农民,他的“根”在乡村,他要把书店打造成一个连接城乡的枢纽——让农村孩子了解阅读的美好,让阅读在农村扎根。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原来被撂荒的田地稻浪翻滚,一片金黄。他的100多亩稻田收获粮食近10万斤,他把收获的大米起名“书香米”——氤氲着自然气息和乡村耕读文化韵味的大米。
  “书香米”背后蕴藏着一个农村青年自主创业、逐梦前行的励志故事,我不禁肃然起敬。
  如今,他要把丰收的喜悦分享,我岂可辜负这一片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