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者文章学学者精神

——读《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字数:1490 2023-12-13 版名:悦读

   □潘飞飞
  读《在西南联大的日子》这本书是缘于教学《昆明的雨》这一课,学习这篇文章时突然发现,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不就是当下最热门的写作指导教科书吗?“如果你要写雨,就不能单单只写雨,你要写雨中景的曼妙,雨中物的美味,雨中事的浪漫,雨中人的美满”,碎言碎语,云淡风轻,在漫谈中撞见了烟火,触到了真实,我便想:要读他更多的文章,一睹他的才情。
  走近西南联大人,我被他们的精神震撼了。汪老带我认识了专注学术,有思想美、逻辑美、才华美的闻一多;有热情好客锲而不舍,教学风格独特的沈从文;有相貌奇古,学识渊博又无比绅士的吴雨僧;有关爱学生,课堂有趣有料的金岳霖;有说话无拘无束,潇洒自信的唐立厂;有胡子旺盛,老来依然声若洪钟的戴修瓒……这些人物共同的特点便是知识渊博,专业过硬,素养极高,他们的交友圈几乎都是重叠的,干净而又有追求,向上而又充满激情;他们除了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外,还拓展体育、艺术、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学识,为人处世低调谦逊,毫无架子,没有华丽。他们是儒雅君子,是钢铁战士;他们各有千秋,倜傥不群;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活着体现价值,死亡毫不畏惧;我在是彼此的福气,我不在你有美好的回忆,这就是西南联大人身上的精神。
  了解西南联大的事,我被这所学校的成就所震撼。书中多次提到“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昆明组建的临时性大学。这是一座暂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八年时间培养的人才比清华、北大、南开三十年的人才都多”。那里大师云集,有梅贻琦(清华校长)、蒋梦麟(北大校长)、张伯苓(南开校长)、钱锺书、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陈寅恪、傅斯年等,半个文学圈的泰斗级人物都出自这所学校,让我充满敬意与崇拜。我也有好奇与疑惑,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大学有如此成就?汪老的回答是:“自由。”他多次提到,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严格的,一般就期末交一篇读书报告,但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教育的包容与挑剔让这里的学子有更多的学术自由与思考空间,他们崇尚民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不甘落后。
  他们住的房子是土墙草顶,一间宿舍住四十人,没有桌椅就用肥皂箱;吃的常是混有砂石、木屑、老鼠屎的“八宝饭”;日常生活还要时刻担心日军的轰炸,轰炸来时要赶快跑警报。明明是异常贫苦逃难的日子,却被汪曾祺戏谑家常的语言讲得轻松快乐,充满趣味。他们爱读书,在教室读,在图书馆读,在宿舍读,在茶馆读,在树林里读,在逃难路上读,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他们爱交流,课堂上与教授进行思维的碰撞,课后在宿舍里与同学进行学术的探讨,就是去街上、茶馆也是带有一双智者的眼睛,儒者的耳朵……他们闹中取静,静中生慧;书中寻路,路中问心;难中寻趣,趣中求进;汪老把大灾大难叙述得平实恳切,把琐事佳话讲得趣味横生,给坚韧与伟大留下无穷韵味,真理与智慧在这里起源,神奇与不朽在这里诞生。
  再读昆明的事,我好像游览了整个昆明,昆明的美食,昆明的街道,昆明的习俗,昆明的人情,我都再了解了一遍,几年前去云南只知道洱海很美,丽江很浪漫,昆明街道宽又宽,登上玉龙雪山是好汉,下次再去云南,我一定专挑昆明,去看看西南联大的旧址,走走凤翥街、龙翔街,去坐坐昆明的茶馆,品尝昆明的菌子、米线饵块,去闻闻缅桂花的花香,带着这本《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重走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