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红头巾”

——评《星岛女孩》

字数:1428 2023-12-13 版名:悦读

   □汪修荣
  在我看来,一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首先故事要吸引人;其次,文本内涵要丰富,读后能让人产生一种想倾诉、可谈论的欲望。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想《星岛女孩》无疑是一部好作品。
  故事是从20世纪30年代新嘉坡(即现在的新加坡)开始的。主人公米粒是个十岁的小“红头巾”。“红头巾”是人们对一群来自广东佛山三水、专门从事建筑苦力活的中国女性的称呼,因头上统一佩戴红色的头巾而得名。米粒的母亲和一帮姐妹远渡重洋来南洋打工,米粒的母亲在船上产下了米粒后就不幸落水而亡,小小的米粒从此便由同来的姐妹们共同抚养,吃百家饭,穿百衲衣,她像一粒种子在南洋这个陌生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了一个小“红头巾”,从小就从事着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次,借着送珠花的机会,她偶然结识了植物公园附近黑房子里的富家女孩艾丽娅,从此开始了两人之间奇特的友谊。所有的故事都围绕这两个儿童的交往展开,表现出儿童善良、美好、纯真、幻想等天性,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女性觉醒是这部小说另一个鲜明主题。虽然小说以新嘉坡为背景,但书中的女性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华人华侨。在作品中,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普遍的群体意识和自觉。米粒从小渴望读书,追求独立;艾丽娅以乖戾的方式反抗父亲独裁,向往光明和外面的世界,“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人”;阔太太玉珠在女儿的影响和鼓励下,意识到“人人心里都有一只凤凰”,最终克服个性的软弱,勇敢反抗丈夫汉斯的霸道与禁锢,最后和女儿一起冲破封锁,争取人格独立与自由。作品中最突出的,自然是以茹姑、二娇、石头姨、阿奶等人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争取独立自由的奋争,无论是阿奶当年为反抗包办婚姻与丈夫勇敢“私奔”,还是二娇解除童养媳契约,与苦力仔自由结合,抑或茹姑、石头姨、妈姐等人争取自由与独立的努力,无不反映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解放,“红头巾”不仅代表着中国女性“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象征着她们对自由独立和个人幸福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也是一首女性解放与自由之歌。
  这部小说虽然以儿童视角审视20世纪30年代南洋新嘉坡的生活,却视野宏阔,通过作品中华人华侨与祖国、故乡的联系,通过浓厚的中华文化元素抒写出浓浓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是通过多方面来体现的,牛车水、豆腐街等地节日气氛和文化元素都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无论街上的带有华人标志的商品,还是皮影戏、木偶、粤剧、服饰、中国红、放河灯、舞龙舞狮、中秋节等中华文化元素,都散发出中国文化的馨香,反映出中华儿女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抗战爆发后,他们身在南洋,心系祖国,不分男女老少纷纷认购“买花捐”“报纸捐”“盖房子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二娇的丈夫还勇敢加入南洋机工队回国支援抗战,爱国之情成为全体华人血脉中最深厚的感情。家国情怀是这部小说最鲜明的底色、最耀眼的中国红。
  小说构思巧妙,许多矛盾设置都充满戏剧性、故事性,比如米粒与艾丽娅从敌意到友好、艾丽娅与父亲的冲突与和解、玉珠对丈夫汉斯的忍让与最终反抗出走、二娇与苦力仔喜剧性的结合、妈姐从被辞退到坚决不回头、艾丽娅一家决定收养米粒,而米粒最后一刻却又毅然回到“红头巾”身边……各种人物矛盾与冲突使小说一波三折,增强了戏剧性和悬念。
  这部作品时空交错,明暗虚实结合,历史与现实交汇,现实与想象(书中描绘的神话传说)交融,大大拓展了小说的疆域,张弛有度,跌宕起伏,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抗战氛围却跃然纸上,增加了小说的厚重感和历史深度,使其远超一般儿童小说的范畴,显得丰厚而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