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朱世杰先生

□鞠学红

字数:1165 2023-12-13 版名:成长
  朱世杰老师是我大学本科时的解剖学任课老师。第一次认识朱老师,是在医学院的课堂上,时间是1983年,春节后的第一节课,也是朱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节系统解剖学课。
  这天,我怀着第一次接触人体结构的好奇,等待着上课的老师。上课铃响,刚才还是叽叽喳喳的教室一下安静下来。走进教室的是一位中等个、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他穿了一件及膝的白大褂,怀里抱着一捆人体解剖结构挂图。这节课,他介绍了解剖学的发展史、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人体器官系统的组成。在这次课上,我第一次知道人体有206块骨骼。
  在那个年代,学校还没有多媒体,更没有雨课堂等电化教学设备,解剖学老师的教学工具就是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套解剖学教学挂图,再有的就是实验室的人体标本。那时解剖学教学在教室里上解剖学理论课,也称大班课;在实验室上实验课,也叫小班课。朱老师的理论课,解剖挂图和黑板板图交互使用。清晰记得,他用白红黄蓝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的不同器官的结构,简洁、立体、动感、形象、逼真。为了帮助我们记忆复杂的解剖结构,朱老师还善于把一些解剖内容改编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实验课上,他给我们讲过解剖标本的来历、解剖学工作者为解剖标本的收集所付出的艰辛、讲遗体捐献对医学的贡献和意义,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还记得朱老师给我们上系统解剖课的这个学期,有个星期天休息,我约几个同学出去玩。离学校不远,有个刚刚开始挖地槽的工地,我们走近时,发现有不少路过的人围着工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怀着好奇,我们也凑过去,想探个究竟。却看到挖开的地槽有一处墓穴,墓穴的顶已经打开,墓穴内有两个穿白大褂的男人正在捡拾墓穴中的人体骨骼,只见他俩轻轻拾起骨骼,轻轻放进一个塑料箱中。再仔细看,穿白大褂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朱老师。
  1987年我本科毕业留校,分配到了解剖学教研室任教,有幸和朱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成为朱老师团队的一员,有机会经常借阅朱老师的备课本观摩学习。朱老师上课用的每一幅板图都在备课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提问互动等教学环节也都做了充分准备。
  作为教研室主任,他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他要求刚参加解剖学教学的年轻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课堂语言要富有正能量,低级趣味的话不讲,“三观”不正的案例不用,有违师德的事不做。
  他告诫我们,做了解剖老师,就要爱这个职业,敬这个职业,要把职业当成事业,把责任扛在肩上,要尽快成长,尽快把解剖学基本功练扎实,把人体全身每一个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正常与异常搞清楚、弄明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给学生一瓢水,你自己要有一缸水。要爱生,要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力所能及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
  朱老师2004年因病不幸去世。他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教书育人的园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