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他的十里春风,你我都懂

□贾重军

字数:2880 2023-12-13 版名:成长
  是一缕风/吹在脸庞/是向前的路/铺满金黄/是一首老歌/把视线牵到远方/是一碗面/让思绪飞扬/谢谢你,大哥/谢谢你说的那些话/你做的这碗面/你平淡生活里的古道热肠/谢谢你,小哥/谢谢你的背影/你的擦肩/你融化冰雪的片刻温暖

  这一段随记,源于2018年6月28日凌晨。凌晨一点,我还开车在路上。收音机里传来许美静《城里的月光》的歌声,我开得很慢,一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从旁边经过。月亮在天上,清冷地俯瞰人间,但在这人间的一隅,路灯夺走了它的光芒。车窗外,凉风习习;路灯下,一片金黄。我打了一个饱嗝,心底里升腾起的温暖惬意无以形容。而这一切,都发端于上述文字里提到的“大哥”,和他亲自下厨做的两碗菜盖面。
  他叫冯云鹏,是我们的校长。
  那段时间,我的工作陷入多重忙乱,一时间不知所措,压力很大。当天21:26给他发了微信求助,不一会儿收到回复,说他正在办公室跟客人说话,让我等一下。
  22:26,他打来电话,让我过去。我到后,他说:“一起走走吧。”我们俩就在校园里转了转,最后在花园的石亭内坐了下来。
  说话间我才知道,他当天只吃了早饭。我略感歉意地说:“您要按时吃饭,要不现在去吃点儿东西?”
  他笑笑:“太忙了。这样,你跟我一起到我家里,我给咱俩做点吃的。”我不好意思打扰,说太晚了吧。
  他讲道:“如果你不去,我也就不吃了。”
  话到此处,已无法拒绝。我们就去了他的住处。他在冰箱里找了一些菜,开始洗洗切切,我在一旁打个下手。你一句,我一句,随意聊着。
  这样的场景一下子将我拉到了许多年前的某个黄昏:放学回家,厨房里,妈妈在擀面,爸爸在生火,我蹲到爸爸旁边,也不说话,只是看着炉膛中的火苗,心里暖洋洋的。
  当一切回归生活,压力也就不再是压力。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生活本身就是一剂良药。
  饭菜很快就好了,他特意给我多分了点儿。在这样一个夜晚,两个人吃面,聊天,闲话家常。
  其实,这样的边吃边聊我已记不清是第几次了。四年中,他搬过几次家,但不管搬到哪儿,隔三岔五邀请我们吃饭,已经是不变的规律。这是他的一种工作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候你不免心生疑惑:眼前的到底是校长,还是大厨?
  其实都是。人是多面体,你要能够翻转到他最美丽的一面。而他,最美丽的还不止一面。想到他,会有很多称谓浮现在脑海里:冯校长,冯老师,BigTree,冯大哥,冯sir……每一种称谓都是一幅关于他的素描,也都有太多关于他的记忆。
  2015年,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筹建,作为应聘者,我第一次见到了他。
  只记得第一次握手,沉稳有力,这种力的传导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只记得他穿着西装,儒雅精干,英气逼人。
  这种特别的感觉瞬间颠覆了我对校长的一般认知。人在中年,但毫无油腻;说话不绕弯,但听着入心。
  后来我终于成为新高的一员。在决定录用我们以后,他与每一个老师都有一次握手寒暄、单独对话。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乐观自信:来吧,一起创业,共圆梦想。
  学校正式招生前,我们开过三次会:两次全体教职工会,一次小范围的招生宣传会。此时,“家人”的称谓已为大家所熟悉——这是他的理念,是属于新高的“家”文化。
  第一次校本培训,他关于学校的顶层设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长远规划,三年目标,教育教学基本架构等设计,方向明确,内容充实,保障有力。专家现场报告,分管校长宣讲部署新学期工作,各个学科分组交流,集中意见大会分享。我未经历过的,很新鲜的形式,凝聚着人心,传递着思路,明确着要求。一切,都预示着一个美好的开局。
  我们的工作就这样起步了。在外部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的校园里,我们日出而作,月高而息,一次次集体备课,一次次精心上课,一次次互帮互学,一次次合作进取,一次次细心批阅作业,一次次耐心指点迷津……没有人叫苦叫累,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个好校长,会给予你足够的尊重,让你在价值感的驱动下贡献智慧;会给予你充分的赏识,让你在被欣赏的幸福中自信成长;会给予你及时的引导,让你在进或退的较量中守正出新;会给予你适时的激励,让你在正能量的传递中轻装上阵。当你疲惫时,他给你力量;当你迷茫时,他给你方向;当你徘徊时,他给你鞭策;当你进步时,他为你鼓掌。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样的好学校,能催人奋进,赋予人精神力量,从而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氛围。我们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没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但我们却可以自由大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涵养属于新高品牌的校园文化。
  四年来,属于新高品牌的校园文化标识日益鲜亮。我们的校园文化,是充满爱意、亲如一家的文化,是独树一帜、引领风尚的文化,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文化,是追求唯美、教人求真的文化,是注重团队、讲求整体的文化,是注重实效、追求高效的文化,是不推诿、不抱怨的文化。
  这样的校园文化,源于每一个人的工作日常,也得到了大家的深深认同,给了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路径选择,让我们心生疑虑时没有否定自己,路遇挑战时没有忘却初心;让我们直面挫折而满怀憧憬,不求索取而倾情付出;让我们讲方法而不蛮干盲干,走捷径而不投机取巧;让我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安其道,各守其分。
  攻坚克难,不仅需要一腔热忱,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十多所学校的任职经历,使得他就像一个常胜将军,既深谙其道,又运筹帷幄。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沿着“办起来、稳起来、好起来、强起来、名起来”的五年规划一步一步奋进。
  而他,也一直奔忙。我们的工资有没有着落,我们的其他待遇有没有到位,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不是一丝不苟,他都时常过问。办公室里常有他的嘘寒问暖,教室里常有他的观察询问,校园里常有他的驻足停留……他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他是新区两所学校的领路人。
  有时候你会突然接到他的微信,或问你的工作近况,或问学校某个举措的教师反响,或问你对具体工作的意见建议,或表达对你某个节假日的祝福。
  一个冬日的晚上,11点多了,我刚睡下,手机微信提示音响了,是他发过来的,问我睡了没有,让到他办公室。我以为有急事,立马起身穿衣,从宿舍飞奔向他的办公室。看到气喘吁吁的我,他笑着说,他刚闲下来,想到北京工作的学生寄来的无糖糕点,请我尝尝。我也笑了,一种莫名的释然,一种不期而遇的温暖。
  于是,我们一边分享来自京城的问候,一边喝茶聊天,直到凌晨1点多。和他在一起,最难得的是心里不设防,最可贵的是轻松自然不拘束。
  不可否认,在这儿的工作是有压力的,因为学校要生存就必须争得一定的话语权,而话语权源于你所能提供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一个新高的老师都深知这一点,大家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氛围中工作,每天都忙忙碌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他开始,我们就是这样对待热爱的事业的。所有人的辛苦没有白费,三年下来,新高刷新了延安高考的历史纪录,给延安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2018年是新高步入良性发展的转折之年。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转折。人不是机器,而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血肉之躯。他已经有8个月不能来学校上班了。其间,只在冬至节回来过一次,第二天早上坚持开完全体中层干部会,又匆忙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
  有一种相遇,叫如沐春风;有一种邂逅,叫醍醐灌顶;有一种执着,叫从不懈怠;有一种情义,叫息息相通。
  冯唐说:“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在我心里,他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