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评价改革点燃独立思考的火把

□黄 慧

字数:1072 2023-12-06 版名:声音
  毕业于北京一所985院校的张晓曾到云南支教,教授高中历史课。据她观察,很多孩子都比较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只会被动学知识点。目前在浙江某高校读研三的沈江,也感到自己明显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项调查显示,65.4%的受访者希望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独立思考作为一种思维习惯,会对一个人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跟风盲从、缺乏问题意识,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没有自己的主见、好像怎么样都行,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独立思考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也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后天长期的熏陶与培养。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老师上面讲课,学生下面听课”,而是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在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改变单一、片面的“唯成绩”“唯分数”。从观察、分析、判断到验证、接受新事物,独立思考是一个理性的思维认知过程。有些时候,面对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答案,简单、粗暴的否定与批评,也会在无形之中让独立思考的火把黯淡与熄灭。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只有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才能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当考试内容越来越“活”,当考试内容更多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自然会倒逼学生从“知识拷贝”向“独立思考”过渡。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妨从“三问”着力。首先,要多问“怎么样”,避免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断裂与脱节,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多问“为什么”,不被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所束缚,不先入为主,不主观臆断,而是要在掌握真实、充分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与判断;此外,要多问“为什么不”,试着去反驳任何一个观点,接受别人的质疑,允许他人批评和校正自己的观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那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能够更加清晰地发现和认识自己,能够更加笃定地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让梦想照进现实,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找到契合自己的价值实现的通道。而那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费力不“烧脑”看似很聪明,实则会让机会和资源与自己擦肩而过。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就没有创新。一味因循守旧、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自然也就难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点燃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火把,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社会流动,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