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写芳华

□徐昌才

字数:2044 2023-12-06 版名:文苑
  我迷恋古典诗词,总是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充分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咂摸几句诗词。长期如此,习以为常。我对诗词唤起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历有独到的认识与理解,一句简简单单的诗句,比如“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人们也许以为能够脱口而出,能够说出大概意思,获得大家的喝彩,就是彰显文化底蕴,就感到自豪,可是,我却喜欢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对人生缺陷的认识,对自我心灵的体察,融汇到诗句当中,表达出意味深长、无可奈何的体验。
  当我说出某句诗词的时候,我觉得是在对话人生,反思自我,是在巧借诗句,表达自我。我的生活与诗意无缝对接,这种对接持续久长,演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趣味,一种气韵。我喜欢读书,性情沉静,不爱热闹,不交流俗,唯有从阅读之中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顿与闲适,唯有从自我的关怀与反思当中才能获得人生的丰盈与充实。
  我和大家一块聊天,聊大家关心的话题,聊儿女情长、家长里短,聊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但是,我的心意不在这里,而在远方,而在自我,更在精神。很多时候我在想,还有一篇文章还没有读完,还有一首古诗没有弄懂,还有一幅牡丹画没看够呢。表面上,我活在人群里,骨子里活在经典之中。我不拒绝生活的苟且与世俗,但我更在意心灵的呼唤与回应。我喜欢穿越千古,穿越辽远,和古圣先贤对话,和大师智者对话。我从来吝啬时间,少读庸常之作,少读无名之文,只读经典。我相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贵的朋友聊天。我总是心怀虔诚,拜读大家名作,聆听他们的教诲,领会人生的智慧。
  我吝啬时间,钟情书籍。常常,晚饭之后与同事一块散步,或是周末应朋友之约聚餐,又或者休息时候高歌一场,多则两三个小时,少则几十分钟,玩得很畅快,可是,一旦回到家里,感觉到身心疲惫,得不偿失。何故?要看的书还没有看,要写的随笔还没有写,与书籍和文字分离了好几个小时,似乎冷落了朋友,疏远了亲人,又似乎赶赴一场约会,失信于朋友,感到自责、愧疚、不安。想弥补,想道歉,可是困乏至极,倒头便睡,只好梦游书海,神交古人。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事情,不断地责备自己,愧对那一架子书,愧对静静等待自己的古人。
  我曾经多次问过自己,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但是又想,生活在世俗之中,与世俯仰,与时沉浮,逢迎来往,里外应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难摒弃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生活无外乎两种形态,一种是向外发展,融入人群,歌哭悲欢,荣辱与共;一种是向内诉求,聆听内心,滋养精神,安顿魂灵。两种生活求得平衡与和谐,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骨子里,我更偏向对心灵的呵护与精神的追求,趣味的培养与性情的陶冶。我认为一个人幸福与否,别人无从理解和评价,自己也无需从别人的眼光与世俗的标准来衡量,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心里。我要为自己活一回,要倍加珍惜属于自己的时光与生活,要过自己喜欢和思考过的生活。读书,写随笔,静默思考,欣赏风景,流连山水,欣赏诗文,回归内心,这才是我喜欢的生活。比如,看叶嘉莹先生怎么解读李煜的词作,看余光中先生怎么演绎乡愁,看季羡林先生怎么感叹时光流逝,看三毛怎样流浪沙漠戈壁。
  我吟咏描写花朵的诗句,一会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杜甫伤时忧国而潸然泪下;一会儿“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为花开不再、时不我待而感叹唏嘘;一会儿“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为黄四娘家繁花怒放、浓艳生辉而叫绝;一会儿“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锦官城雨润花开,花海汪洋而欢呼。花花世界,欢欣鼓舞,说花诗,道花词,畅心意,怡心神,笑容如花绽放,欢乐似泉喷涌。诗词带给人情感的起伏与净化,诗词带给人生命的惊悸与欢悦。
  我对古诗词的热爱,不仅仅停留在背诵层面,而是深入内里,知情晓意,共鸣人生。记得我吟咏元稹祭悼亡妻韦丛的诗句,“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叹惋纵然享受荣华富贵,却是祭奠亡妻,超度亡灵,妻子再也无福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吟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叹惋人生悲凉,世事无常。又想到苏轼祭悼亡妻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限悲凄。我感叹元稹用情至深,情出肺腑,情动心肠。我感叹,元稹与白居易魂兮相应,神交千里。白居易梦见自己与元稹同游西安大雁塔慈恩寺,梦醒之后作诗寄给元稹;元稹梦见自己与白居易同游西安大雁塔慈恩寺,梦醒之后作诗寄给白居易,两个人梦中所见,诗中所写,情意表达,分隔两地,心灵感应,真是奇迹。
  古老的诗词散发出美丽的生命光辉,炫人眼目,令人神往。我读古典诗词,不是借此炫耀才情,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寄托心灵、体验生命、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个活在现代的人,都可以从古代诗词中找到自己的知音。读诗词,既是和古人对话,又是发现自己,发现诗意人生。
  作者简介
  徐昌才,长沙市雅礼中学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出版诗词鉴赏、语文教学等专著28部。主要致力于语文教育、诗词文化和文艺评论的研究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