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教育的傲慢
□张晓燕
字数:1584
2023-12-06
版名: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想建议家长们放下身段,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平等交流,理解和信任孩子,并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站在“家长权威”的制高点来指责和埋怨孩子。同样,作为教师,也要学会放下所谓的“高高在上”的“教育权威”,与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经历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同时也曾经是一个“学渣学生”的家长,我感受了切身之痛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真谛——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要抛开“教育的傲慢”,即要学习和提高构建共情的能力。
那么,如何做到?
首先,要区分“同情”和“共情”。我们知道,遇到“弱者”,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这是一种对弱者的可怜,但内心同时有一种“我很好我很强大”的自恋和傲慢;而“共情”,即我已经深深体会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和坐标,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其次,要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孩子。例如,遇到问题,先不要急着“讲道理”,应该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与孩子产生“共情”。
第三,要懂得跟孩子聊天谈心的“话术”。跟孩子谈问题之前,需要先做一些“铺垫”,先找出孩子的优点夸一夸,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肯定”(这样,有利于孩子敞开心扉,谈话才可以继续);同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语气一定要委婉,不是“找茬”,更不是“指责”,是真心实意地提供帮助,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善意和诚恳。
例如,刚考完试,家长不要着急问孩子的成绩,而是要采取“迂回战术”,最好能让孩子自己主动谈关于考试的相关情况。如果孩子不愿意谈,或者情绪非常低落(可能因为没考好,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家长可以从生活细节上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明白家人的关爱与自己的成绩好坏无关。
如果是老师想跟孩子谈心,可以先尝试这样引入话题:“对于这次考试,你有什么想法?老师可以在哪些地方帮到你?”(对于老师谈到的帮助,一般来说孩子都会有话要说的。虽然成绩不好的原因多半在自己,但这样表达会让孩子感到老师的善意,从而愿意跟老师交心。)或者:“这么长时间了,老师也没能单独找你谈过话,是老师的疏忽,也希望你能谅解。不过,老师其实一直都很关注你的。这不,刚考完试,老师发现你一直情绪低落,心里很是担心。咱们先分析一下,你认为这次考试没考好的原因都有哪些?比如,是老师的课有什么问题吗?你对老师的课有什么不习惯或不适应吗?你和班里其他同学有没有聊过关于学习方面的困惑?”(先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让孩子放下“心理戒备”,同时也是给孩子一个态度——任何问题的分析角度都是多方位的,但遇到问题应该先从“自身原因”找起,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又或者:“我看到你作业有时完成得很不错,特别是上周的思维导图和课堂笔记,字迹工整,图也画得很漂亮,看得出你是一个特别认真努力的孩子。但是这次成绩似乎不是特别理想,你能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吗?”(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设法将谈话深入下去。)
当遇到问题时,跟孩子一起商量探讨,不要着急“出主意、提建议”。要让孩子自己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最好能有多种解决方案,然后家长或老师再帮助孩子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孩子最容易执行的方案。
总之,为了抛开教育中的傲慢现象,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平等、包容的教育生态环境。学校教育应该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不论其背景和能力。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家庭教育应该给予孩子更大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同时,父母也要加强学习,尽快转变思想,提升理念。
抛开教育的傲慢,回归学生和教育本质,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育的未来方向。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经历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同时也曾经是一个“学渣学生”的家长,我感受了切身之痛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真谛——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要抛开“教育的傲慢”,即要学习和提高构建共情的能力。
那么,如何做到?
首先,要区分“同情”和“共情”。我们知道,遇到“弱者”,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这是一种对弱者的可怜,但内心同时有一种“我很好我很强大”的自恋和傲慢;而“共情”,即我已经深深体会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和坐标,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其次,要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孩子。例如,遇到问题,先不要急着“讲道理”,应该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与孩子产生“共情”。
第三,要懂得跟孩子聊天谈心的“话术”。跟孩子谈问题之前,需要先做一些“铺垫”,先找出孩子的优点夸一夸,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肯定”(这样,有利于孩子敞开心扉,谈话才可以继续);同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语气一定要委婉,不是“找茬”,更不是“指责”,是真心实意地提供帮助,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善意和诚恳。
例如,刚考完试,家长不要着急问孩子的成绩,而是要采取“迂回战术”,最好能让孩子自己主动谈关于考试的相关情况。如果孩子不愿意谈,或者情绪非常低落(可能因为没考好,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家长可以从生活细节上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明白家人的关爱与自己的成绩好坏无关。
如果是老师想跟孩子谈心,可以先尝试这样引入话题:“对于这次考试,你有什么想法?老师可以在哪些地方帮到你?”(对于老师谈到的帮助,一般来说孩子都会有话要说的。虽然成绩不好的原因多半在自己,但这样表达会让孩子感到老师的善意,从而愿意跟老师交心。)或者:“这么长时间了,老师也没能单独找你谈过话,是老师的疏忽,也希望你能谅解。不过,老师其实一直都很关注你的。这不,刚考完试,老师发现你一直情绪低落,心里很是担心。咱们先分析一下,你认为这次考试没考好的原因都有哪些?比如,是老师的课有什么问题吗?你对老师的课有什么不习惯或不适应吗?你和班里其他同学有没有聊过关于学习方面的困惑?”(先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让孩子放下“心理戒备”,同时也是给孩子一个态度——任何问题的分析角度都是多方位的,但遇到问题应该先从“自身原因”找起,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又或者:“我看到你作业有时完成得很不错,特别是上周的思维导图和课堂笔记,字迹工整,图也画得很漂亮,看得出你是一个特别认真努力的孩子。但是这次成绩似乎不是特别理想,你能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吗?”(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设法将谈话深入下去。)
当遇到问题时,跟孩子一起商量探讨,不要着急“出主意、提建议”。要让孩子自己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最好能有多种解决方案,然后家长或老师再帮助孩子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孩子最容易执行的方案。
总之,为了抛开教育中的傲慢现象,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平等、包容的教育生态环境。学校教育应该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不论其背景和能力。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家庭教育应该给予孩子更大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同时,父母也要加强学习,尽快转变思想,提升理念。
抛开教育的傲慢,回归学生和教育本质,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育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