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体育理念助力五体球教学实施的策略

□游学军 乔亚君 游启栋

字数:1920 2023-12-03 版名:知行

  新课标将“新兴体育类运动”作为“专项运动技能”内容之一。五体球作为中国原创体育运动,全国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项目研究团队2019年将五体球列为“新兴体育类运动”课程体系开发项目之一,启动了五体球中小学课程建设之教师用书、五体球教程和五体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等系列成果开发研制工作,第一批成果有望于2024年走进中小学。那么如何运用幸福体育理念,在体育课堂中推进新兴体育运动五体球是值得一线教师探讨的。
  一、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精准确定学习起点
  在五体球教学中,建议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确定学生在五体球运动中的学习起点问题,方能制定出符合学情的课时计划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对现有水平的了解,应根据课时计划所需了解学情,例如,通过测试手运球、脚运球中的直线运球、曲线运球、变速变向运球等方式来测试,根据测试成绩把学生分为潜质组(指学困生)、基础组(指中等生)和提高组(指优等生),课时计划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蹦一蹦,能够摘到桃子”的学练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二、设计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结构化学练内容
  新课标要求设计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五体球大单元教学在内容选定方面,须根据五体球运动特点和学生实际,按照从易到难、纵向衔接、相互关联、难度进阶和逐渐拓展的思路,在大单元可安排手运球、脚运球、手脚转换运控球、手部传接球、手与脚传接球、脚部传接球、投篮与射门等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以及攻防战术与体能的学习内容。实施“学、练、赛”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五体球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五体球运动技能,加深学生对五体球运动完整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参与五体球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用“以学定教”的差异教育,为不同学生做好学练指导
  差异教育是基于育人目标和学生现实差异,理性重构“面向全体”的教学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化发展的学校实践。《〈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将‘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充分把握学情,注重个体差异,合理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提升五体球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按照五体球运动基本动作分类,从手部动作技能、脚部动作技能和手脚转换技能等三个方面,为潜质组、基础组和提高组提供同一技术、不同难度的练习方法。
   四、用“学、练、赛”学习方式,助力学生“乐、动、会”行为常显
  于素梅认为,就体育课程实施主阵地的体育课堂而言,幸福感隐藏在以“乐、动、会”为目标特色的课堂组织与教学效果中,打造“乐、动、会”幸福体育课堂便成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呈现。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能力与“学、练、赛”密不可分,尤其是要形成运动能力,三者更是不可或缺。“学、练、赛”三者仅仅是联合,还是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只有融合,才能对体育课程实施发挥综合促进作用。在运动能力形成过程中“学、练、赛”呈现的形式为学中有练、学中有赛;练中有学、练中有赛;赛中有学、赛中有练。“伴随着运动能力的形成,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也会逐步形成。
   五、注重增值评价,为学生做出有目标追求又有激励的多维适切评价
  五体球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后都能达到的效果目标。在此基础上,要有弹性标准,即学生可以在基线标准之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学练效果指标,以此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增值评价是引领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该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而是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意志力等过程性表现进行分析,这样能精准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解决,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由于五体球运动具有“新颖”的运动价值、“新鲜”的健康价值、“新意”的品德价值,对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多元化发展,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具有引领作用。用幸福体育理念学习五体球运动技能,对于培养篮球、足球人才,对于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一定会发挥正迁移作用。五体球运动课程在学校的开展,符合中小学生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有助于丰富中小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对促进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成为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