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县城的历史人物画卷

□李东战

字数:2433 2023-11-29 版名:文化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三原这座北方县城的历史,就仿佛打开了一幅长篇画卷,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座偏居西北地区小县城的先祖们,竟然有许多人都是不同时代彪炳史册的人物。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古称池阳。南北朝时,冯翊郡池阳人吉翰因随宋武帝刘裕征战有功,先后任临淮郡太守,梁和南秦二州刺史,益州(今成都市)刺史,加辅国将军。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始设三原县。北魏时北地郡三原人毛遐,因平叛有功,被孝明帝元诩诏授为南幽州刺史,后任尚书兼雍、秦二州行台,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他的两个弟弟,毛鸿宾、毛鸿显也因军功封为北雍州、西衮州、南青州刺史,潼关大都督,散骑常侍等。孝明帝因表彰毛氏三兄弟的功勋,特意将三原改为建忠郡。
  大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王朝先祖,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埋葬在三原县陵前镇,曰“永康陵”。李渊的献陵也在三原县,其陪葬墓有67座,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李元婴就陪伴他的父亲长眠在这里。唐德宗李适的崇陵坐落在三原嵯峨山上。
  唐代时,三原属于京畿之地,人才辈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李靖被后世誉为战神。贞观三年,李世民调集十万大军,任李靖为统帅发起对突厥的反击战。贞观八年,吐谷浑出兵攻掠凉州,边关告急、国家危难之时,本已告老还乡的李靖又主动请缨,挂帅西征。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同他打天下的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时常前往怀念。这万里挑一的二十四位功臣中,就有两位三原人——李靖和刘弘基,分别排在第8位、第11位。刘弘基早年追随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后又跟着李世民征讨薛举、宋金刚、刘黑闼等,功勋显著,贞观九年,被封为夔国公,辅国大将军。
  历史上,三原出了许多清廉正直的官员。元朝时,文学家元好问的学生郝天挺,因父亲——元朝猛将郝和尚拔都葬在三原县鲁桥镇楼底村,其兄弟亦徙居三原,遂称三原人。元成宗时,郝天挺任吏部尚书,武宗时拜中书左丞。仁宗即位后,召集郝天挺等旧臣共同治理朝政,开创了“皇庆之治”的中兴局面。段信,明英宗正统元年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巡按云南,任满离滇时,行装简单,一仆一挑,“担头不带滇南物,只插梅花到处香”,时人誉为“梅花巡按”。王恕,正统十三年进士,历事五朝,为官四十余年,曾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温纯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著名言官,先后任兵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张原,明武宗正德九年进士,吏科给事中,在朝中敢于犯颜直谏,弹劾权贵的违法乱纪行为,颇有政声。王恕的学生、大理寺评事雒于仁虽然职位不高,但他因为向万历皇帝上了一份奏疏而名垂千古。这份奏疏叫《酒色财气四箴疏》,说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的病根全在酒色财气四个字上。樊咸修是清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在任浙江嘉兴知县时,重修保安桥,嘉兴城内至今还遗留着“樊公弄”“樊公桥”。王恕的六世族孙王弘祚,清顺治十五年任户部尚书,第二年又加太子太保,康熙年间授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年老致仕时,王弘祚上书请辞,康熙皇帝下旨安慰:“卿在官著有劳绩,引年乞休,赐禄颐养,毋固辞!”清代三原籍著名大臣、声名享誉朝野的还有侯于唐(顺治时贵州道、山西道监察御史),梁鋐(顺治时户部侍郎),梁世勋(康熙时广西巡抚、安徽巡抚),梁翥鸿(乾隆时山东布政使、巡抚),梁景先(咸丰时河南道、浙江道御史),员凤林(同治时安徽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四川布政使)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原还有一位传奇女子周滢,早年嫁给了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周滢在丈夫和公公去世后,独自一人撑起并建立了吴家的“商业帝国”,成为了当时的陕西女首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难时,周滢向太后进献了十万两白银,慈禧大为感动,亲笔为周滢题写了“护国夫人”牌匾。
  王恕、王承裕父子创办的三原弘道书院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状元吕柟以及一批三原籍明代重臣,如:吏部考功司主事、光禄寺卿、关学代表人物马理,吏科给事中张原,吏科给事中、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雒昂,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监察御史、湖广巡抚、南京大理寺右丞赵应元,监察御史、江西巡按、嘉兴知府李伸,户部员外郎、保定、登州知府秦伟等皆师从王恕、王承裕。弘道书院聚拢了一大批当时很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他们在继承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关学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三原学派”。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关学概宗薛氏,三原又其别派也。其门下多以气节著,风土之厚,而又加之学问者也。故端毅(王恕)、康僖(王承裕)、奚田(马理)为三原之学。”弘道书院的兴盛带动了三原教育大发展。明清两朝,三原籍进士多达143人。雍正元年,由于弘道书院影响力日益扩大,川陕总督年羹尧上书朝廷将陕西学台由西安迁至三原。从此陕甘两省(含今青海省和宁夏自治区)省级考试(乡试)也定在三原举行,弘道书院成为西北地区“最高学府”。光绪二十六年,宏道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书法巨匠于右任,香港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民国政府首任审计部部长茹欲立,新中国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国学大师吴宓,著名水利专家、教育家李仪祉等都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佼佼者。进入现代后,三原的文脉绵延不绝,先后走出了5位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张殿琳;中国工程院院士,兵器科学与水下航行专家徐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第一位剑桥大学中国籍博士,我国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专项的倡导者、开拓者张彦仲;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动物遗传育种专家侯水生4名院士均是土生土长的三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高鸿幼年时期生活在三原,也曾是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的学子。
  一座小县城的历史人物画卷牵动着几千年的国史脉络。见贤思齐才能薪火相传,我们要秉承关中纠纠老秦人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从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励精图治,奋勇建功,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荣业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