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托举起山区女孩求学梦

——观《我本是高山》有感

字数:1740 2023-11-29 版名:悦读
  □王 珉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那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用灯点亮女孩们心灵的故事,静水流深,叫人热泪盈眶。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该校的校训,也是电影中出圈的话。当所有身着红白校服的女孩们,齐声诵读这些话时,铿锵有力,远大抱负跃然而出。比这些话更出圈的是校长张桂梅。饰演张桂梅的海清,是该片的第一位发起者,她和主创们在张老师的精神感召下,一点一点挖掘其回忆,拍出这部感人的电影。
  张桂梅被誉为“燃灯校长、老妈妈”。这些标签构成了张桂梅的“教育艺术”,电影里的剧情不是戏,而是真实发生的。“明天哪来的回哪去,回去继续放羊。”“那些大一点的,回去就生孩子,一辈子在山里面生孩子出不来了!下辈子也出不来!”大山里的女孩们不理解读书的重要性,是张桂梅让她们知道知识能改命。她无私地创办贫困山区免费就学的女校,甚至将众人为她募捐看病的钱,尽数用在学校建设上,自此她将人生完全献给了大山里的女孩们。她无数次翻山越岭实地走访辍学女孩的家,自掏腰包带女孩们看病买助听器,给女孩们送牛奶补营养,努力说服她们的父母让女儿继续上学。她拖着病重的身躯走过高山,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办教育。
  张桂梅的故事本身已足够温暖,电影改编更将情绪放大,没有套路回忆,而是将镜头对准这所高中的第一届毕业生。她们从不爱学习听课、爱吵架说闲话的调皮小鬼,变成晚自习争分夺秒背书的考生,在绝望中反戈一击考上大学。
  教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我本是高山》是将教书育人讲得很透彻的剧情电影,但并非是一部纯粹歌功颂德的主旋律电影。张桂梅本身也具有两面性。她对女孩们很好,无私无畏地滋养着她们,甚至被叫做“老妈”。但对于老师们非常严苛,“周六周日留下来给学生补课”,要求老师们牺牲自我成就学生。该片也真实呈现了贫困山区女性的困境。女孩们不知学习可以改命,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上学认为不过是“免费旅馆,早上打工,晚上睡觉”。另外,她们也有不靠谱的家人,或许是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的母亲,或许是把女儿当猪一样卖掉的父亲,又或许是一个想用妹妹彩礼来娶媳妇的哥哥。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拍出了一个老师和一群女孩们的生活,也拍出了生活中真实残酷的一面。
  电影中大山里的女性面临悲惨命运,早早嫁人生子,一直生到生出儿子为止。一代又一代,直到活成奶奶那样形容枯槁的女人,也无法逃脱命运,甚至还劝诫孙女要像她一样早日嫁人。正因如此,张桂梅才坚定初心,想用自己的灯照亮女孩们的路。这就是《我本是高山》片名的题眼“高山”,张桂梅是“高山”,她用23种疾病缠身的身躯,创造不可能的奇迹,用高考展现女性力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付春盈在电影里是张桂梅接棒教育的第一代“高山”,山英则是第二代“高山”,这种女性的力量在教育中传递延续。
  电影中有两处让人泪眼滂沱。第一,张桂梅“恨铁不成钢”地说:“咱们山里的孩子眼界太小,一个个都填写专科……”当天夜里张桂梅就和其他老师们,带着女孩们到山上看日出,在山上介绍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的情况,让女孩们穿过这些山一起走出去。然而,张桂梅却病倒在瀑布旁的石头上,回忆起丈夫在世时的情景,两人你追我赶,伸出手却一直摸不到彼此,一回头丈夫消失,只听到女孩们在医院楼下饱含诚意的歌声:“新春来,红梅花儿开……”重症病房里的张桂梅输着点滴,慢慢清醒。影片让观众见证了教师点灯的奇迹,歌声传达出学生的爱,净化心灵,这是教育催人泪下的力量。第二,高考半个月后,当老师们一个个收到信号,报出考试成绩时都欣喜若狂。张桂梅和一位男老师手持灯笼,专门到山英家的对面,和悬崖峭壁上的山英打手机遥相呼应,山英竟然超常发挥,比一本线高一分。“老师,我在这里!”“你考上了,你考上大学了。”两盏灯,呼应对面山英那盏灯。山英想念姐姐号啕大哭呐喊:“姐姐,我真的考上大学了!”张桂梅用一颗火热的心,点亮这个穷乡僻壤的教育之火。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领奖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俯身向坐在轮椅上的张桂梅郑重颁授奖章。影片结尾,数不胜数的影像拼接成女孩们认真做题的侧脸,翻卷,填涂答题卡……只要有爱,就一定会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开出希望之花!